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ID:38183361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1页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2页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3页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4页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关键词】脑卒中脑卒中是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仍有60%~80%的生存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障碍[1],偏瘫是其最常见的残疾,需要长期康复锻炼。家庭是脑卒中病人主要的康复场所,病人家属是其主要的照顾者,也是病人康复练习的主要帮助者和支持者。为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人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在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1)2005年1月至2005年

2、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病人。(2)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并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3)病程在急性期发病后1~3个月内,病情稳定。(4)具有脑卒中偏瘫步态,均采用上田敏法评定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人共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29~79岁,平均46.88±9.56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1):男性17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8.87±11.47岁;病情程度:采用上田敏法评价偏瘫肢体肌力[2],Ⅰ~Ⅱ级17例,Ⅲ级及以上肌力14例;对照组(n=31):男性15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

3、14±13.21岁;病情程度:采用上田敏法评价偏瘫肢体肌力,Ⅰ~Ⅱ级16例,Ⅲ级及以上肌力15例。以上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性(均P>0.05)。观察组家属基本情况:确定每个观察组病人家庭中一人为主要照顾家属(共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3~76岁,平均51.77±14.26岁;关系:配偶13例,子女10例,父母6例,其他2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2例,高中/中专8例,初中及以下21例。1.2方法: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和住院日程,将康复计划单的内容对病人及家属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如根据病人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讲

4、解,并对运动锻炼进行指导。每周5次,每次10-20分钟。家属需在计划单上签字,表示已听过该项目的内容,要求家属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及康复锻炼中。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脑卒中偏瘫病人常规护理及康复健康教育[3],观察组对病人的主要照顾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包括:(1)初步评估:对病人一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社会支持的需要程度,对康复锻炼及药物的认识水平及对今后生活的态度,了解家属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及态度,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2)在以上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疾病知识宣教,以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对康复治疗的

5、信心。如:根据病人及家属的接受能力讲解脑卒中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治疗康复方法、请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及家属作现身说教等。(3)对家属详细讲解如何帮助病人进行肢体康复锻炼的方法,重点指导:①增强肌肉的运动冲动:要家属经常触摸、刷擦病人偏瘫肢体肌肉,或对肌肉表面皮肤进行冷刺激,或嘱患者听口令运动。②被动牵伸病人肌肉:将偏瘫上肢被动上举过头,屈曲足趾。③对肢体各个关节运动功能用手法施加阻力,以加强肌肉收缩力。④头颈旋向一侧、前屈和后仰的运动,以利上下肢运动。(4)病人及家属出院后的生活指导: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鼓励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动,适当的有氧锻炼有助于改

6、善器官功能和情绪。(5)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护士主动接近病人及家属,正确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活动,与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1.3效果评价:在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后第12周访视时,由责任护士采用黄津芳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4],分别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量表内容包括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根据量表统一规定进行评分并记录,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同组内均数间比较用LSD法;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7、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组内比较:出院后第12周观察组五项生活质量观察指标与入院时自身比较,除社会功能一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四项指标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见表1。对照组病人各指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表1观察组病人入院时与出院后第12周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注:与入院时比较P<0.012.2组间比较: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五项生活质量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后第12周观察组病人与对照比较,身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