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质问题新探

教育本质问题新探

ID:38264189

大小:136.1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6

教育本质问题新探_第1页
教育本质问题新探_第2页
教育本质问题新探_第3页
教育本质问题新探_第4页
教育本质问题新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本质问题新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EDUCATIONADMINISTRATION教育本质问题新探李伟言王卓【摘要】探讨教育本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为追问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理论自觉的产物,是反思教育实践必要的形而上学。以往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存在着误区,如对“什么是本质”的误解、将教育的科学定义与教育本质规定相混淆、把教育本质看作物的本学质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自为”的本质,要求教育研究范式实现相应的转换:由“科学、者实证”走向“理解”;由“探究普适性规律”走向“情境性解释”;从“体

2、系建构”走向“反思与批判”。论【关键词】教育本质自为研究范式【作者】李伟言,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王卓,大连市教育科学坛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理论难以回避并经久育活动,对教育的认识也只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与不衰的问题域,曾一度成为我国教育理论探讨概括水平,对教育的论述一般散见在各种哲学、的热点。目前,尽管在后现代反本质主义思潮政治学著作中,没有独立的教育理论。由于缺乏的冲击下,对教育本质的探讨不那么热衷,但独立的教育理论意识,教育研究只能是具体教育有关教育本质的一系列话

3、题仍然作为一个稳定问题的经验性探讨,追根溯源的教育的本质问题而清晰的问题域存在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构无法进入教育研究的视野。到了工业社会,社会成了教育研究不可回避的前提预设。本文对既分工高度发展,教育功能也高度分化,既要满足往关于教育本质的研究进行历史与逻辑的考察,人的成长需要,又要为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服指出教育本质探究的重要意义,回应反本质主务。教育的层次、结构、形态、内容、形式、手义对教育本质的“拒斥”与“解构”,在分析教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简育本质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教

4、育研单地依靠经验来办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应运而究的范式问题。生。当这种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理论对自身的自我意识——暂且一、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重要意义称之为教育学的自我意识、反思意识——也随之教育本质是教育学重大理论前沿问题,对而产生并日益增强。而当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也激教育本质的探讨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发了这种反思的意识,因为当代教育以其复杂多1、教育本质的追问是教育理论自觉的产物。样的表现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也暴露了教育自教育理论反思的对象和水平与教育发展水身极其丰富的矛盾

5、性——如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平是分不开的,也与人们的理论自觉性分不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矛盾、内容取向的科学主在原始社会,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义和人文主义的矛盾、课程组织的知识逻辑与心独立的教育形态没有分化出来,也就无所谓教理逻辑的矛盾、教育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育认识。在古代社会,独立的教育形态虽然存的矛盾等,从而引发了人们追问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但其形态、层次、功能比较单一,内容也并寻求一种内在统一规定性——即教育的本质,比较简单而贫乏,人们按照已有的经验从事教以解释错综复杂的教育现象。国

6、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950●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EDUCATIONADMINISTRATION2、教育本质的研究是反思教育实践的必要实,实现教育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推动教育的形而上学。的不断发展。因此,仅就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过新中国的教育是在跌宕起伏中发展的,走过程而言,本身就有利于提高教育理论的自我反思不少弯路,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阶级斗能力、提高理论的自觉性,这也是教育学术发展争为纲”路线的影响,教育成为“阶级斗争的工的重要途径。具”,使建国以来所取得

7、的教育成就几乎毁于一另外,教育本质本身还蕴涵着教育研究的方旦,处于全面崩溃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法论意义,有什么样的教育本质观就有什么样的个领域都随着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转变而进行了教育研究方法。在具体的教育研究中,虽然所研调整,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文化、教育究的命题从表面上看并不涉及到教育本质,但是部门的“拨乱反正”给教育实践的反思带来了契教育本质作为一种预设的理论假设和方法论前机。反思建国以来教育的经验教训,最大失误是提,已经内在地含蕴在该教育研究之中,从根本因为对“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这个根

8、本问题认识上制约着教育研究采取何种研究方法,得出何种混乱造成的,从而引起了教育的“生产性与上层性质的结论、观点和判断。追问教育本质可以提建筑属性”之争,最终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高研究者的理论自觉、增强研究的深刻性。学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并没有因为教育界“拨二、教育本质问题的认识误区者乱反正”工作的完成而停止,而是随着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推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自1978年教育界掀起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