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ID:3842411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2

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1页
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2页
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平山镇中心校陈富辉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习数学?我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好启发式教学,引导好学生怎样学好数学。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因此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

2、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呢?一、启发必须以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连贯性,新知识是已知的延伸、发展或转化,每一个知识都有其生长点,也有与相关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学习积极性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就给启发提供了可能。因而,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和诱发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以自己的大脑中检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拼,通过联想和变迁,形成新的或更为复杂的知识结构。假如学生大脑中的某个部分是空白,亦即不具备相应所需知识经验,必然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是因为,启发过程,渗透着学生的想

3、象过程,学生的想象的水平是以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与质量为转移的。所以用启发式教学知识时,必须先研究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学习多位数的乘法,其基础是乘数为两位数。因而在复习计算题(1)536×23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推出计算题(2)536×123的算法。启发过程中提问的重点是:用乘法百位上的“1”去乘“6”时,所得的积应该写在哪一位上?学生在已有计算题(1)的基础上,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回答。二、启发必须依据受教学对象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数学学习过程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层面向高层面发展的过

4、程,低层面的活动成为高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对象;只有到高层面学习时,学生才会明白低层面活动的意义,产生新知,形成能力。教师的启发,必须沿着由具体到抽象,由肤浅到深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形成清晰而合理的思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学顺序应该是:首先复习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特别当加数个数甚多时,学生会自觉麻烦;其次用事实例子来引出新的算法,变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最后归纳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的知识提升。三、启发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兴趣,激活其思维启发式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比较热烈,但教师必须紧抓教学中心,努力把教与学

5、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趣,真正叩开学生数学思维的心扉,并给其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切实做到在师生的双向互动、高度融合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用实例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拿出13根小棒。问:(1)能摆成几个三角形?还剩几根小棒?(2)能摆成几个五边形?还剩几根小棒?(3)能摆成几个八边形?还剩几根小棒?从中得到启示: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又如:在教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把37+37+37+36+37这个加法算式写成几个算式?看谁算得快,并能写出最简单

6、的算式?这时学生会在“需要的推动”下从能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会写出如:37×4+36、36×5+4、36×5+1×4、37×2+36+37×2、30×5+7×4+6、37×5-1,由此让学生比较,最后统一认识,37×5-1是最简单的一个算式,且此思维具有创造性。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

7、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当然,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还要注意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原理。一般来说,较紧密的模式结构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松散的模式结构则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高

8、的学习者。当然,每个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