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知识——食品检测的基础知识及理论

专业基础知识——食品检测的基础知识及理论

ID:38449435

大小:228.3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12

专业基础知识——食品检测的基础知识及理论_第1页
专业基础知识——食品检测的基础知识及理论_第2页
专业基础知识——食品检测的基础知识及理论_第3页
专业基础知识——食品检测的基础知识及理论_第4页
专业基础知识——食品检测的基础知识及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业基础知识——食品检测的基础知识及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五、食品检测的基础知识及理论(一)基本要求1、了解蒸馏水、试剂、器皿的基本要求a分析用纯水(蒸馏水)的制备(1)蒸馏法普通分析,用工业提供的一次蒸馏水即可。(2)离子交换法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纯水称为去离子水。(3)电渗析法超纯水是利用膜处理技术对纯水中小分子物质、有机碳、热源等去除的几乎于中性的水,超纯水要求现采现用。超纯水主要应用于色谱、原子吸收、动植物细胞培养、蛋白质氨基酸分析等。b、水质的检定(1)物理方法检验利用电导仪或兆欧表测定水的电阻率是最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水的电阻率越高,表示水中的离子越少,水的纯度越高。(2)化学方法检验pH值、硅酸盐的检验、

2、氯离子的检验、钙离子的检查、金属离子的检查、二氧化碳的检查、易氧化物的检验、不挥发物的检查c、化学试剂规格我国生产的化学试剂按化工部标准规定为三级:一级品:为优级纯,也称保证试剂,用符号G·R表示,标签颜色为绿色。纯度很高,适用于精密的分析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分析中用于配制标准溶液。二级品:为分析纯,用符号A·R表示,标签颜色为红色。纯度仅次于一级品,用于较精密的分析和科学研究工作,配制定量分析中的普通溶液。三级品:为化学纯,用符号C·P表示,标签为蓝色。纯度比二级品差,适用于实验室的一般分析研究。只能用于配制半定量或定性分析中的普通试液和清洁液等。除上述三个等级外,还有纯度更低的实验试剂,用符

3、号L·R表示,标签为棕色或其他颜色。我国化学试剂属于国家标准的标有“GB”代号;属于化学工业部标准和部颁暂行标准的分别标有“HG”和“HGB”代号。d、化学试剂的使用:选择试剂纯度除了要与所用的分析方法相当外,分析用水,所用器皿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如使用G·R级试剂,就不宜使用普通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而应使用重蒸馏水。对所用器皿要求不应有物质溶解到溶液中。对准确度要求高的分析,应做空白试验,校正试剂代入的误差。必要时,试剂应纯化处理。使用试剂以前要了解试剂的性质。注意保护试剂瓶标签。分装或配制试剂后,应立即贴上标签,绝不可在瓶中装入与标签不符的试剂。从试剂瓶中取出试剂应用清洁的牛角勺。如试剂结块

4、可用粗玻璃棒捣碎后取出。液体试剂用干净的量筒量取。取出的试剂不能再倒回原瓶。取完试剂盖紧塞子,不可盖错。e、分析器皿的洗涤无论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分析试样,都需用器皿贮放试剂或样品。洁净的分析器皿,是得到正确分析结果的保证条件之一。清洁器皿的表面,在水自然冲洗后,器皿壁上均匀湿润但不沾水滴。器皿较脏而不能擦洗干净时,可用碱性洗液或重铬酸钾--硫酸洗液处理。器皿洗净后,让其自行滴干,不得用抹布擦干,如需干燥,可放入烘箱烘干。2、了解安全的要求:剧毒药品、有害的气体和蒸汽、易燃易爆的有机试剂及可燃气体、用水用电和煤气的管理、火灾的防治--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1--

5、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化学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护防毒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如HF侵入人体,将会损伤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烃、醇、醚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死。防毒注意事项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使用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HCl,HF)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经常久吸会使人嗅觉减弱,必须高度警惕;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剧毒

6、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应妥善保管;实验操作要规范,离开实验室要洗手。防火防止煤气管、煤气灯漏气,使用煤气后一定要把阀门关好;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金属钠、钾、铝粉、电石、黄磷以及金属氢化物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宜与水直接接触;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水、沙、泡沫、CO2或CCl4灭火器灭火。防爆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氢、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一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过氧化

7、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防爆措施对于防止支链爆炸,主要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散失在室内空气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对于预防热爆炸,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必须分开存放,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防灼伤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应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