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ID:38461244

大小:262.3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6-13

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_第1页
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_第2页
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_第3页
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_第4页
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研究背景血透室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区,血透室医护人员是许多病原体易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我们应对血透室职业性损伤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我科职业性损伤发生概率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3名临床护士进行了对比分析,平均每年针刺伤发生率为20%,受消毒液刺激引起呼吸道疾病发生率为10%,对噪音的干扰,工作量大危险性高,造成心理压力大职业性紧张的占70%。目前现状经过改进防护措施后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每年针刺伤发生率降为1.5%,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降为0.2%,受

2、心理因素干扰率降为30%。通过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对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一.化学因素及防护对策血透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甲醛、次氯酸、冰醋酸、戊二醛、“84”消毒液等,是空气、物品、地面等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影响。调查证明:1.0ppm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预防措施:制定完善血液透析消毒管理制度,严格实施规范管理,在配制及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好口罩,减轻对呼吸道的刺激;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

3、的浓度。二.生物因素及其防护对策透析室流行的肝炎主要是乙型和丙型肝炎。HBsAg阳性是一般单位7---14倍多由血液传播,其体液如乙肝患者腹水HBsAg浓度较高时,与血液一样具有传染性。当护士在内瘘穿刺、输血、留取血标本、腹水回输、透析结束后冲洗透析管道时均有被血液污染的可能。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防护措施:戴手套操作。故不管是上机、下机、抽血、冲

4、洗消毒透析器,管路及经透析管道给病人用药时以及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泻物、呕吐物、腹水时都应戴手套操作。及时更换被血液污染的工作服。透析室医护人员应配备几套工作服,万一被血液污染可及时更换。避免针刺伤。内瘘穿刺针非常锋利,故在操作时应格外小心。倘若皮肤被针尖刺破,应立即挤出血液,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几分钟,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如果病人的血液是HBV.HCV阳性,须立即注射高效价抗—HBS免疫球蛋白500mg,1个月后再注射1次,并定期血化验检查。防护措施:透析消耗品实行一次性,以减少交叉感染。保持透析环境清洁,地面应用1﹕400“84”消毒液拖擦,机器表面应用0.5%过氧乙

5、酸擦拭。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定期查体,加强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护措施:三.物理因素及预防措施血透室的噪音源主要来自水处理设备﹑透析机﹑电视机等发出的声音。根据国际噪音委员会建议,噪音水平,白天≤45dB,夜间≤30dB。而目前血透室水处理设备的噪音大都在60-70dB,超出了国际上规定的标准。防护对策:水处理机器应定位在离办公室远一点的地方,大门应及时关闭,最好能安装消音器,及时淘汰旧的设备,引进功能好,噪音小的新设备;定期检修和保养机械设备,添加润滑剂,调节电视机的音量,减少噪音干扰。四.心理因素及防护措施:医院管理者在工作设计和按排上符合卫生厅要求,血液透析是体外

6、循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透析时各种意外的并发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血透室内各类设备的摆放状况等均可成为医护人员应激源。预防措施:对工作量大,危险性高的科室加强人员配备,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减轻医护人员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操作认真仔细,准确无误。透析前必须严格检查管道有无破裂,空气监测功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预防措施:重视血透室各类物品的科学定位。工作环境状况、操作空间与设备的摆放,故应是每一个物品都定位于有利操作的最佳位置上。结论综上所述,医护人员职业危害是多因素的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研究。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及整体素质教育。制定合理的防

7、护措施,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减少和防止职业性损伤的发生,促进医护人员心身健康,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