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6 爱莲说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6 爱莲说

ID:38472361

大小:16.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6 爱莲说_第1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6 爱莲说_第2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6 爱莲说_第3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6 爱莲说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6 爱莲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爱莲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二、技能目标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教学课时:1.一课时2.学生准

2、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说”这一文体。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类似这样的诗歌: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等等。那么这些诗句描写的对象的是谁呢?是荷叶!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

3、,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题解二、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三、感知课文,注意文章节奏的划分,老师范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4、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朗读指导: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扫清生字词yífányūdíliánxièyìyīxiǎn颐蕃淤泥洗涤清涟亵玩逸噫鲜3,学生朗读、齐读课文。4、学生个体朗读5、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5、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⑵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⑶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6、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四、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一)、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莲           君子的品格明确: 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风度气质(亭……亵玩焉)----清高小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

7、、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这种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怎样?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谁爱菊花?陶渊明。因为菊花不

8、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