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的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的教学设计

ID:38479496

大小:4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3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的教学设计_第1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的教学设计_第2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的教学设计_第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的教学设计_第4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气候课型:预习展示课主备人:郑久帅所属教材: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解的是我国的气温和降雨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气温和降雨的分布特点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人民根据气温和降雨的分布特点开展工农业生产。学情分析1.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图文对照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2.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以前接触的地理知识学习本节课。3.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还比较差,对气温的总结存在不足,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

2、点及降水的分布特点.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3.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区.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图文对照的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逐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让学生逐步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为祖国建设努力学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教学难点:学生总结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说明我首先依据的是教材内容,气温和降水涉及到多方面的

3、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其次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总结出气温和降水的规律。那么,怎样才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小组学习,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发挥小组教学的优势,更好地搞好教学。在学法指导方面首先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其次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

4、析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学法指导1、我国南北距离大约千米,跨纬度近复习回顾度,冬季当黑龙江冰天雪地时,海南岛上却鲜花盛开。2、我国位于东部,西岸,由于地势海上湿润气流能够深入内陆,形成降水。3、我国地势共分为级阶梯,其中,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通过、、。4、我国的三大平原是、、。教师抽号潜能生背诵,如有错误其他人指出,有鼓励加分(2分钟)独立自学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大部分地区气温由向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北极村。2、夏季气温分

5、布特点:除了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3、我国的主要温度带:寒温带、、、亚热带、和一个特殊的区。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分布很不,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降水的时间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月。3、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一个地方和的对比关系,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地区。4、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以上,植被以为主5、秦岭——淮河一线哪些重要的地理界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知识点。并在书上勾出重

6、点。边写边默记(5分钟)小组长统一答案(1分钟)快速记忆,小对子之间互查。细心、耐心手写、心记共(8)分钟小组探究1、读图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多媒体)2、我国夏季最高、最低气温不在曾母暗沙和漠河,而是位于吐鲁番盆地和青藏高原北部,说明影响我国夏季气温地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3、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区域、植被特点、人们的生活习惯。(多媒体)4、为了方便,你打算明天只穿一件衬衫,带上信用卡登上去哈尔滨的两天双飞游客机。请问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独立思考形成见解小组探究集中答案准备展示(教师可适当点拨)(6分钟)班内交流

7、1、3题展示是需要学生用多媒体展示(要求指图,其余组补充、质疑),课前需要学生收集资料,熟悉多媒体图片。一组展示他组质疑教师点拨完善答案整理答案小组合作,人人参与(9分钟)知识点梳理(板书)纬度位置冬季气温:南-北降低原因冬季风气温夏季气温: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气候温度带:五个空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自己独立完成,每组一人上板。对子互查,写得好的,进行鼓励。(3分钟)巩固提升1、我国1月0℃等温线大

8、致接近的界线是()A.横断山脉B.天山C.秦岭—淮河D.黄河2、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气温分布的特征之一()A.夏季普遍高温B.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C.夏季东西气温差异大D.冬季普遍低温3、影响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