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植物性食物中毒知识讲座

预防植物性食物中毒知识讲座

ID:38497135

大小:10.3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6-13

预防植物性食物中毒知识讲座_第1页
预防植物性食物中毒知识讲座_第2页
预防植物性食物中毒知识讲座_第3页
预防植物性食物中毒知识讲座_第4页
预防植物性食物中毒知识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防植物性食物中毒知识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预防植物性食物中毒 知识讲座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室2014-6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大茶药(又称断肠草等)中毒;四季豆(又称面豆等)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木薯中毒等。毒蘑菇食物中毒误食相似种类蘑菇是中毒的主要原因毒蘑菇种类与识别我国毒蘑菇400多种,我省已知的有100多种,常引起人们严重中毒的毒蘑菇有白毒伞、有鳞小伞、鳞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伞等。亚变黑红菇剧毒变黑红菇可食淡黄竹荪可食黄裙竹荪有微毒灰鹅膏可食毒鹅膏剧毒!粘盖包脚菇有毒!可食剧毒!灰鹅膏红黄鹅膏毒蝇伞(毒蝇鹅膏)毒鹅膏致命鹅膏(剧毒)口蘑(可食)许多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并不可靠误传1:“

2、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看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毒伞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它的确很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非常著名的食用菌。误传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事实上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著名豹斑毒伞常被蛞蝓摄食。许多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并不可靠误传3:“与银器、大蒜、米饭反应变黑色的有毒”。——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等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误传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实也不尽然,只是部分有毒。但象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许多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

3、方法”并不可靠其他谬传:有的说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具如此特征的都有毒。许多毒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征,象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因此,用这些流传的说法来鉴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毒素成分复杂的毒蘑菇是不安全、甚至是很危险的!颜色鲜艳——药用菌颜色鲜艳——食用菌可食剧毒Amanita属致命白毒伞与大蒜和银器同煮未变色被虫咬食后的致命白毒伞有毒种类比例较高的蘑菇类群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鹅膏属环柄菇类的种类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一些受伤变绿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长在有毒植物附近的蘑菇黧蒴树致命鹅膏菌褶带绿色色泽——铅绿褶菇沼生花褶

4、伞长在粪上的毒蘑菇常常含有神经致幻成分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1、胃肠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2、溶血型:除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溶血性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肿大等.3、脏器损害型:初胃肠道症状外,随后出现肝肿大、黄疸、出血倾向和转氨酶高.4、神经精神型:除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多汗、流涎、瞳孔缩小等,严重出现精神错乱、幻觉、昏迷甚至死亡.中毒事件处理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不要误诊;及时联系相关单位:如东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东莞市疾控中心、广州市十二人民医院;及时催吐、导泻等;及时鉴定毒菌种类,针对不同种类的毒素对症抢救,如肝损害型要注意护肝等;不能让患者在假愈期停止治疗。《

5、羊城晚报》2005年3月22日事例12013年4月5日,易小兰等人一群传销人员利用清明节假期结伴到长安镇莲花山公园游玩,返回途中在半山上采集了约2公斤的野蘑菇;4月5日晚,他们自己加工和食用了白天采集回来的野蘑菇。4月6日6时,开始有人感觉不适。4月6日10时和10时30分,他们中有10人分两批前往附近的长安镇霄边管理区长福花园卫生站就诊。4月6日下午,邓秀秀和邓俊声到长安医院诊治。4月7日,他们在长安镇霄边管理区的暂住处休息。4月8日13时,他们中有11人被人从长安镇送到大岭山医院就诊。2013年4月8日傍晚,11名病人中的6人在诊治期间未征得大岭山医院医生的同意,自行离开大

6、岭山医院;另外5人因病情危重,于4月8日20时30分转到东莞市人民医院总院治疗。在这起因食用野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中,确认中毒人数12人,死亡5人,事例22014年3月16日(星期日)上午,谢岗镇刘志武在镇中心小学后面的“白茫岭”小山上采集了约200g野蘑菇,于当天12时30分将采集的野蘑菇制作成蘑菇肉汤供一家3人食用(刘志武的妻子出差在外,不在家进食)。2014年3月16日21时,刘志武11岁女儿首先出现呕吐症状,随后刘志武及其6岁儿子刘国恩也出现呕吐症状。刘志武误以为当天吹了冷风着凉致吐。刘志武当时症状较轻,于3月17日2时40分送女儿俩到谢岗医院急诊科就诊,未与女儿俩一同就

7、诊。医务人员问诊后得知3人发病当天中午进食野蘑菇,便将3人收住院部治疗。3月17日的谷丙转氨酶检验结果显示只有刘志武偏高,当天下午3人的精神尚可,病程出现的“假愈期”。3月18日检验结果显示3人的谷丙转氨酶结果均显著上升,在400至800U/L之间。至3月18日17时30分,3人病情恶化。在这起因食用野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中,导致3人全部死亡。毒蘑菇中毒预防措施毒蘑菇中毒至今无特效药,也无抗体产生,因此,重在预防!建议1.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避免或减少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2.在毒蘑菇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