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雪》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雪》

ID:38577306

大小:62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5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雪》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雪》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雪》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雪》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雪》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6  《雪》教学设计执教者:桂平市白沙一中莫家凤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赏析江南雪景部分,懂得南方的雪的特点。4、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 诵读,理清文章思路,赏析江南雪景图。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

2、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耀着理想的光芒。教学方法 :诵读法 、探究、引申法。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雪吗?下面请大家欣赏雪景图。2、请说说有关雪的诗句。学生纷纷发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是谁写的?(引出作者)学生回答:鲁迅。一、简介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2、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三心集》、《二闲集》等。《雪》一文选自散文集《野草》。《野草》共收录了鲁迅的散文诗句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所作。3、简介写作背景:《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这部散文集,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表现了鲁迅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

4、形象化的表现。3、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尽(tuì )朔(shuò) 方凛冽lǐn liè                 脂粉奁(lián)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消释:指冰雪融化   褪去:全部脱去(颜色)。朔方:北方。凛冽:刺骨的寒风。三、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停顿和节奏。四、带下列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2)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给文章划分层次?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解决上面的问题,明确答案:(1)江南的雪;

5、朔方的雪。(2)根据南北方不同的雪景。第一部分:(1—3)写江南的雪景。第二部分:(4—6)写北方的雪景。五、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3),欣赏江南雪景:(1)、请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用四个字)。(2)、作者笔下的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3)、作者对江南的雪所怀有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分别请三个学生朗读江南的雪(1—3)部分,读后讨论交流,明确上面问答题的答案:1、(1)雪野景色。(2)稚童玩雪。(3)冬日释雪。2、滋润美艳、富有生机、孕育着美好生命。3、江南的雪是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寄托作者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六、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

6、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七、课堂练习1、课文《雪》,体裁是一篇(),作者是(),选自()。2、请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朔(Shuò)方褪(tuì)尽凛冽(lǐnliè)目光灼灼(zhuózhuó)3、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C )A 褪尽  精魂  滋润B 旷野  旋转  胭脂C 升滕  蓬勃  闪铄D 蜜蜂  消释  美艳八、课后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

7、;2、摘抄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        明确: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