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置管感染预防》PPT课件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课件

ID:38598309

大小:792.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15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课件_第1页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课件_第2页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课件_第3页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课件_第4页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icc置管感染预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ICC置管感染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科PICC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于静脉输液的一种管道,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避免了化疗药物的外渗,解决了血管条件差和长期输液治疗病人的输液难题。★减少了化疗相关静脉炎和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能够快速大量的补液,是临床上危重患者抢救及大手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途经PICC起源和发展在国外的进展1、FirstPICC-1929德国外科医师Forssmann从自己手臂植入4Fr的输尿管。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引进PICC技术主要用于小儿和恶性肿瘤患者。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成人患者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长期化疗治疗、肠外营养输注。4、

2、随着技术不断改良成熟,PICC成为一种安全的静脉通路。PICC起源和发展国内的发展、普及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美国引进PICC技术这项技术在疾病治疗中日益广泛今十年在我国的到更广泛的应用北京地区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47家医院43家开展了PICC业务占91.5%PICC的优势因医院90%的患者需要输液治疗,今20年来国内静脉输液方式、使用的材料、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ICC技术的革新、发展、普及,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舒适安全的输液方发,成为公认的最佳长期静脉输液途径之一。PICC的弊端并发症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血流感染PCIC在我国医院的现状三级甲等医院规范化管理成立专

3、科护士培训及认证的专业组织二级、一级医院没有统一管理PICC操作者散在科室缺乏正规培训和统一组织领导PICC规范化管理PICC规范化管理PICC规范化管理PICC规范化管理PICC规范化管理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卫生部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年11月29日医院感染预防1.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预防(2)手卫生要求在触摸插管部位前、

4、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置管时,必须佩戴无菌手套。医院感染预防(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医院感染预防(4)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5)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医院感染预防2.置管后(1)使

5、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医院感染预防(3)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4)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医院感染预防(5)严

6、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6)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7)指导出院患者应每周更换敷料和肝素锁一次医院感染预防(8)置管患者宣教☆教会自我护理,保护好管道,保持敷料干洁,防止潮湿(如游泳)引起感染☆留管的上肢避免重力劳动及运动,如有敷料松脱、导管脱出、出血、敷料下有汗等立即返回病房☆携带此导管的患者可以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敷料下有无浸水,如有浸水回院请护士更换敷料。☆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如有异常

7、及时联络医生或护士。导管相关性感染局部感染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cm以内隧道感染感染症状沿导管插入方向延伸超过2cm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热、寒战,可以从导管和血培养中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并除外其他感染源常见致病菌常见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约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其他的致病菌有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