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

ID:38692420

大小:3.02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6-17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_第1页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_第2页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_第3页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_第4页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一、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授业解惑——文不在兹乎完善人格——君子求诸己生也有涯——逝者如斯夫二、读书走向:取法乎上鱼龙混杂——有舍有得一以当十——拉长生命与狼共舞——远虑无忧三、诵读内容:经典中的经典中国经典诵读结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外国经典阅读为主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四、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道德经》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因为我做不到忘名的地

2、步,但是我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王选淡泊名利的李秀伟李秀伟老师说,生态学属于自然领域的一个学科,而我们的课堂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诸多因素需要平衡、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教的动态过程与学的动态过程构成的。这个动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体现为不同知识结构间的交互性,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其他课堂因素之间的多维互动性。从生态学的视角可以发现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体现在内涵的缺失上。他对此进行了有趣的阐释:一是缺“人”,学生主体性的严重缺失,学习主体被控制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二是缺“

3、氧”,课堂环境单调、沉闷,在这种压抑的空间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也没有个性化的学习;三是缺少“水分”,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教学,“大一统”的课堂内缺乏一种动态的、天然流动的激情与灵性;四是缺少“阳光”,课堂上缺少情感的交融,缺少师生之间生命价值的体认。(摘自陶继新《教育生态:为改革注入生命活力——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庄办事处中心小学教育创新透视》,山东教育,2001年11月。)心境平和的李兰铎李兰铎老师说,人生快乐指数取决于是否拥有平和的心态,品读《论语》堪称是使心境平和、获得快乐的一剂

4、良方。《论语》“仁爱”的思想,唤醒了人心底的性善。心性的至善,使人性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这时你就会感觉世界大了,天地宽了,心胸广了。当你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一颗博爱宽大的善心,还有什么事容不下呢?人类生存于这个世界,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不是万物的主宰。人生道路崎岖不平,祸福相依,平和自己的心境,拥有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在迢迢人生路上,既要有所作为,又要有所不为;既自强不息,又随遇而安;既要有高远的人生追求,又要有足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既有所追求,但又不强求;既要追求美,又不苛求完美,坚守“中庸”

5、的德操,运用“和”的智慧,保持平和的心境,以内求和谐、外求进取的心态塑造自己的人生。恬淡自然的朱永新市长朱永新教授不是一般的大学教授,因为他还是苏州市的副市长。“两栖”于为官与学者之际,“得兼”于繁忙公务与潜心研究之间。所以每一刻时间,在他的人生履历上都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他看来,时间的价值等同于生命的价值,赢得“逝者如斯夫”的时间,就等于拉长了生命的长度。所以采访他也需“伺机”而行。听说他于2003年12月7日上午在青岛嘉裕关学校作报告,便立即与之电话联系。朱教授愉快地接受采访预约的同时,还希望

6、采访就从机场到青岛市里的路上开始。他说,这段路上只是采访的一个序曲,宾馆才是采访的主阵地。这种安排虽属紧迫,但“时不我待”的心理状态和无人打扰的晚间,却往往能够触发我的采访激情。(摘自陶继新《让师生拥有智慧——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现代教育导报,2004年2月9日;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4期。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压缩后发表。)心如止水的杜维明教授10月2日上午,在山东大学邵逸夫科学馆贵宾厅,记者终于与杜教授面对面地坐在了一起。笔记本电脑打开之时,同时也就拉开了采访的序幕。对于记者所提的

7、问题,他回答得认真而又从容,举重若轻中,透视出大家风范与学者风度。如果说孔子与子贡称赞颜回是“闻一以知十”的话,杜教授则称得上“问一以答十”。这并不是说他游离了问题的主旨,而是说他总是纵横驰骋于问题的宏阔视野,给予提问者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元观照。所以,采访者也就拥有了一种特殊的幸福。也正因如此,虽到1点尚未吃上午饭,杜教授依然侃侃而谈,记者更是忘却了时光的流失。采访的问题尚未完结,可置与杜教授共进午餐者的正常催促及杜教授的饥肠辘辘于不顾,确实有失待人之道。尽管杜教授在大气磅礴地纵论儒学之时

8、,一如先前的自然而从容,记者还是主动地中止了采访。杜教授与记者握手道别,那一抹灿烂的笑容,同他那儒雅的谈吐一起,一并驶进记者的心灵深处。(摘自陶继新《对儒家人文精神的多元观照——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杜维明教授访谈》,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11日。)五、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游刃有余的刘振东刘振东是曲阜师范大学的教授,如今已退休了。80年代我们一起在曲阜师范学校任教,都教“文选与写作”。我第一次听刘振东的课,恰是他执教《变色龙》一文。第一节课,他范读课文的时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