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作文批改也须借助文本细读》

孙绍振《作文批改也须借助文本细读》

ID:38703995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7

孙绍振《作文批改也须借助文本细读》_第1页
孙绍振《作文批改也须借助文本细读》_第2页
孙绍振《作文批改也须借助文本细读》_第3页
孙绍振《作文批改也须借助文本细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孙绍振《作文批改也须借助文本细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文批改也须借助文本细读——关于一篇学生作文修改的对话 福建师大文学院孙绍振江苏昆山市城北中学周向军 课文解读成为目前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课文是经典,解读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毕竟有历史的积累,有时一篇文章,有上百篇的文章可以参考。相比起来,作文教学没有这么多参考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是手工业式的,其基础是教师对每一篇作文的解读,由于没有历史积累,因而更具挑战性。其次,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解读得准确,而且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改进。从这个意义上,理想的教师,不但要有相当的解读水平,而且要有相当的写作水平。道理说起来抽象,下面是我们对同一篇学生作文进行批改时的书面对话。机会殷旻机会

2、,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题记 (周:“头脑”改为“人”,如何?孙:不能改的,因为第一,原文是法国微生物学家、细菌学的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的话。这是权威的格言。如果要改的话,把“机会”改为“机遇”,这是更准确的翻译。在古代汉语构词法中,往往用“头”代替“人”,如“元首”(《尚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如“黎元”(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第二,从现代汉语来说,这句话中的“头脑”比“人”好,因为人是抽象的,而头脑则比较具体,再则,头脑是人的局部,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所在。它能唤醒读者的记忆去补充其余部分。从形象构成来说,有特点的细节

3、胜于整体。如辛弃疾的“春在溪头荠菜花”,不是别的地方没有春色,而是辛弃疾选择了局部代替整体,比整体更生动。)人人都喜欢成功,喜欢被别人羡慕的感觉,(周:把“羡慕”改为“赞美”,把“感觉”删去如何?孙:不好,羡慕可能是无声的,如某种眼神,也可以是有声的,如赞美的语言。羡慕到一定强度,关系密切,才会用有声语言表述出来。故“羡慕”比之“赞美”不但涵盖面要大,而且更贴切。“感觉”二字,可改可不改。凡可改可不改,一般不要改,以免学生觉得一无是处,失去信心。)可是人人又都有些惧怕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比如时间,比如汗水。(周:这个句子不太顺,改为“人又不愿付出必要的代价”怎样?孙:你改得有些道理,原文

4、中“人人”把话说得绝对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害怕付出代价的。改成“人”,绝对化的意味就淡得多了,但是,还是不够到位。如果改成“人们往往”,就会委婉一点。把“惧怕”改成“不愿”,也不如原文更富于感性。)而即便是吃苦耐劳如黄牛般勤勤恳恳,也未必就能摘下成功的果实。(周:改成“有一种可能即便如黄牛般勤勤恳恳,也未必就能摘下成功的果实”如何?孙:这句肯定得改。前面说的是惧怕付出时间和汗水的代价,后面说即使如黄牛般吃苦耐劳,这是思路的转折,要有足够的强调,光一个“而”,是不够的。你改得挺到位。因为这是核心观念,最好再强调一下,在这句前面加上一句“然而,成功并不一定与汗水的付出成正比”,把“有一种可能”

5、删掉。)所以,人们需要机会。(周:这一段逻辑上有些混乱,一定要突出“机会”的重要性。而且,这句太生硬了,改为“这时候机会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一定不亚于主观的勤奋和刻苦”。孙:你这两句改得非常好。逻辑转折得到强调,主题也更突出了。如果允许吹毛求疵的话,把“一定”改为“肯定”,把“人们”改为“人”是不是更好一点?)第4页共4页然而机会不像空气,遍布每一寸空间。它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寻找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些抓得住机会的人们。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人们得到了机会,就仿佛在去往成功的道路上插上了翅膀,越飞越高,最后达到理想的彼岸。(周:我想把“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到“越飞越高,最后到达理想的彼岸”全部删去

6、。因为这一段是“转”,不可一下子就过渡到机会怎么怎么容易得到,而应突出机会的来之不易。孙:你说的是对的,这里本该强调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重点在:对于没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就会失之交臂。因而,文章的思路应该落实在随时随地准备迎接、寻找机遇,抓住机遇,而不是机遇“寻找它的主人”。文章的毛病是思路偏移。但是,把此段全部删去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文章中还有可贵的话语,那就是机遇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的“不经意”。因为“不经意”,所以容易失去,最好把它反过来发挥一下,那就是要时时处处“经意”,这个“经意”,就是一种“准备”,属于心理“准备”,是最起码的“准备”。有了这个基础(“经意”),文章的逻辑大

7、致可以了。但严格说来,还不够明确,为了更严密一点,最好从正面说明一下:“所谓‘经意’就是对一切看来平常的(把文章后面所说的‘如吃饭、睡觉一样’说法提到这里来)也不要放过,也要捕捉其中可能存在的机遇。”这样,下面一个很长的例子,在逻辑上就接得上气了。)在我的记忆深处,有那么一片羽毛。(周:这比喻来得很突兀,“羽毛”的所指很含混,没有说清是什么,还不如把“一片羽毛”改为“一件事”,平实一点。孙:这个批注也比较到位,先要把事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