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振,润物无声

和谐共振,润物无声

ID:38710060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和谐共振,润物无声_第1页
和谐共振,润物无声_第2页
和谐共振,润物无声_第3页
和谐共振,润物无声_第4页
资源描述:

《和谐共振,润物无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和谐共振,润物无声——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上海民办丽英小学李平2005学年起,关系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生命教育”全面介入他们的学习生活。市教委提出试行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加大推行生命教育的力度。作为生命教育隐性课程的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记录着生命的跃动,也极富弹性和张力。语文教育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体现着对生命的感受、情怀和创造力,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

2、性。这就使得语文教育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着重提出了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因此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文本。翻开语文课本,你会发现几乎没有哪一篇文章不可以成为渗透生命教育的载体,尤其是二期课改新教材中更不乏这样优秀的篇章。语文书上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科学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教师只要留心体味,细心采撷这些缤纷的生命小花

3、,及时地在审美过程中将可贵的生命精神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通过合适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义,启迪他们的精神世界。一、开展和谐共振、润物无声式的生命教育随着“两纲教育”推进力度的不断加大,将生命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已成为许多老师的共识。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笔者曾听过一堂三年级语文课《海底世界》。教师较好完成教学任务后,突然在结语部分讲了一段海上救生的知识,并围绕此话题利用最后几分钟宝贵的教学时间引导学生互动(课后交流,方知教师意在“拓展”与“渗透”)。这本是一堂较好的语文课,学生本已产生的诗情画意及对奇妙海底世界的神往,在课的最后几分钟被迅速淡化。这种“割裂”的呈现方

4、式,以成为部分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误区。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归根到底姓“语”。生命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要以“文”为主、“以文载道”、寓“道”于“文”,运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渗透的方法去进行;教育不能机械切割,应注意将生命教育渗透于语文课的教学全过程,渗透于字、词、句、篇的讲解学习中,在品味语言美的同时,领略文本所蕴涵的世界观、人生观。这种渗透是两者的自然结合,是和谐共振、润物无声式的渗透。4和谐是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谐不是静止的和谐,而是运动的和谐。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这里面存在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

5、与教材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所要达到的艺术境界,就是要合理地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之渐趋和谐,同处共振状态。我们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达成教育目标;在一种共振状态下,大幅度地提高生命教育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的过程。二、如何开展和谐共振、润物无声式的生命教育(一)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文本与学生的共振充分运用语文教材及阅读材料,深入挖掘文本,有机结合课外知识,让学生汲取生命精神的精华,实现文本与学生的共振1、让学生在文

6、本阅读中感悟生命可爱、可贵、可敬新教材中“动物、大自然”单元是此方面的极好文本,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迷人的树袋熊、有灵性的绿毛龟,还有一条黄狗和四只小猫之间无言的爱……动物世界精彩无限;美丽的小兴安岭、景色宜人的五彩池、一望无际的林海、气势雄伟的海宁潮……大自然无不渗透着勃勃生机。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具有生命,学生从自然生物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生命力量,认识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同时,他们也会在学习中感到震惊,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环境多么的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生存下去。人们从这些自然生物的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人类自己生

7、命的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文时,教师重点设计了笋芽儿顽强生长过程段落的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凭借自己坚强的生命意志,不断努力,终于成长为健壮的竹子。感悟生命的可爱、可贵、可敬,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同时让学生以竹子的身份赞美自己和同伴,从中培养自尊、自爱和自信;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2、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体味生命意义,树立正确生命观教材中有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桑兰,有执著理想、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伟大科学家华佗、富兰克林、诺贝尔,有与残酷命运顽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