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论烦躁病因病机

仲景论烦躁病因病机

ID:38746205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8

仲景论烦躁病因病机_第1页
仲景论烦躁病因病机_第2页
仲景论烦躁病因病机_第3页
仲景论烦躁病因病机_第4页
仲景论烦躁病因病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仲景论烦躁病因病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仲景论烦躁病因病机张仲景对烦躁虽无专篇论述,但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颇多涉论。烦躁一名,仲景常据不同情况,而称谓各异。或以烦、躁合称;或单独称烦称躁;或按病性称虚烦、烦实、烦热;或按病位而称心烦、胸烦、胃中烦;也或因兼症各别而称烦痛、烦满、烦渴等。至于何为烦躁,根据《伤寒论》115条“卧起不安”等描述,堪为该词之定义。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认为:“烦为扰扰”、“躁为愤躁”。刘完素《河间六书》亦谓躁为“躁扰躁动”、烦为“扰乱而不宁”。陶华《伤寒六书》更云:“烦为扰乱,躁为愤怒”。解释最为贴切者,似以龚信《古今医鉴·病

2、机赋》为恰:“身不安兮为躁,心不宁兮为烦。”可见烦为自感而躁可他见,烦者扰而不宁,躁者动而不宁。《金匮要略·呕吐》21条云:“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手足躁扰”(《伤寒论》114条,以下凡单写数码者为《伤寒论》条文),甚至不得卧者,即为烦躁。仲景论述中,虽或烦与躁分称,但只是为说明病之轻重或病者当时表现而已,故不必强予拆分。  烦躁的发生,虚实寒热均可为患。邪在表者,经气被遏,气机失宣;邪在里者,结聚停滞,气机阻隔;阳邪者火热扰乱,阴邪者寒凝气阻,虚者经气失荣,实者邪气沸涌等等均能导致烦

3、躁的发生。  一、表邪太盛,阻滞经络46条:“太阳病,脉浮紧……其人发烦”,“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外邪郁遏过盛,阻碍经气流通,气血不得循常道而运行,气机为之扰乱,扰动心神,故烦。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机理,亦在于此。《伤寒约篇》所谓:“风邪凝结于太阳经之要络”、“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即对外邪所致烦躁机理,作了明晰注释。  二、邪热不解,入里传变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269条:“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

4、故也。”邪气在表,理当汗解。若误治失治,邪气内侵,正邪拮抗,气血扰动,乃发躁烦。  三、误治邪陷,阴阳失衡  1.误汗。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足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226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烦躁,心愦愦。”在表当汗,“当汗而不汗则烦”。若病不在表而误汗,则气血伤损,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发烦躁。  2.误下。138条:“太阳病……若未解也,医反下之……客气动隔,短气烦躁,心中懊,阳气内陷。

5、”表邪未尽,下而伤正,引邪入里,阴阳舛乱,故发烦躁。  3.误火。火熏、温灸、温熨、烧针等法,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用之失宜,变证蜂起。凡此不当治法,仲景统谓“火劫”。火治而误,火上浇油。火逼血溢、火灼津伤,或火与湿合,或风火相煽,均可致成烦躁。114条云:“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手足躁扰。”《金匮要略·疟病》3条也云:“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  火熏逼血,竭灼阴津:117条:“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  火熨燥胃,热炽阳明:113条:“太阳病

6、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  温针烧针,助火扰神:实火而又用火治者,226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体虚而遭火劫者,158条云:“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者,难治。”  火灸内攻,热散脉中:120条:“脉浮,宜以汗解之。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119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此为虚而火灸之例。若实热再加火治者

7、,118条:“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4.误吐。125条:“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表证不汗而误吐,胃津伤而里热炽,因热生烦。《伤寒条辨》注谓:“内烦者,吐则津液亡,胃中干,而热悗内作。”  四、实热内结,神明被扰243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无形邪热,与有形实物互结,阻肠道而乱气机,神明被焚,烦躁乃发。调胃及小承气汤证之烦躁,理即在此。即使妇人,“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

8、坚硬,此恶露不尽,烦躁发热……日晡时烦躁者。”(《金匮要略·产后》7条)亦宜大承气汤攻下热实。  五、瘀血阻滞,气机失畅《金匮要略·惊悸》11条:“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血行瘀阻,经络气滞,当荣者不得其营,当濡者不得其溉,烦躁亦能发生。若瘀血与湿热相合,常能导致烦躁与黄疸同时并发,《黄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