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素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素材

ID:38765974

大小:4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19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素材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素材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素材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素材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倾听花开的声音咀嚼“语言”的神韵——《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比较【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课】◎执教者一:◎执教者二:◎执教者三:●点评: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科学、严谨的特点。【过程与方法】揣摩语言,通过对比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染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准确、周密、科学、严谨的文风。点评:这节课把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学习作为“三维目标”来落实,是符合

2、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因为本课虽是事理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不仅准确严谨,而且生动优美,是富于特色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准确、周密、科学、严谨的说明语言。突破方法:品读法。难点:探究事物说明文的写作技巧。突破方法:讨论法。点评:重、难点安排得当,突破方法适合,有助于落实。“难点”中“事物说明文”有误,本单元主要是“事理说明文”,本课也是事理说明文,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地什么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单元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确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的区别。■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按照“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方法进行教

3、学。学法:比较阅读,体会作者这样行文的好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抓住文中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点评:教法与学法设计合理,其中教法的三个方法,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细读课文。点评:师生准备,计划得当。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提纲挈领,化抽象为形象。对学生提出的准备,是有效落实学习目标与重难点的关键,只有学生读课文读得细致了,深入了,才有评析涵蕴、质疑解难、深化提高的基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4、课作者对物候的介绍引起我们的兴趣,文章的谋篇布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竺可桢先生的文章语言也非常独特。一般情况下,说明文的语言都比较严谨,生动性欠缺一点,但是本文却将准确与生动融为了一体,做到了鱼与熊掌兼得。点评:开宗明义,概括第一课时所学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注意内容,导入巧妙,直奔主题。二、分析课文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1)教师点拨: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精确性的语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语言。语言的模糊性我们其实并不陌生,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里面讲到《

5、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大约”“可能”都是一种模糊性语言,因为无以考证了,只是推测的情况,不能说得太绝对。点评:1、首先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然后学习本文语言的生动性,是符合认知规律的。2.教师教给了学生说明文语言准确两种表现的知识点,这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文体知识,才能居高临下,有效地阅读课文,评析语言的特点。3.教师提示联系第三单元课文中有关语言模糊性的例句,起到了举一反三,前后关联的作用。(2)合作探究:精确与模糊是准确的两种写法,那

6、么这样的语言文本中有吗?(小组讨论后明确)①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精确)②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模糊)教师点拨:为什么表精确性与表模糊性都体现着准确。第①句准确没有问题,经过科学实验与统计,不是11天而是10天,很精确。第②句中“春天”“沿海”是笼统的,不能做精确的实验,用模糊的语言,留有余地。像我们平时用的一些概数词、程度副词都属于模糊词(约、左右、前后、一般、大多数、若干)。精确与模糊都体现准确。点评:这个环节的教学,很高效实在。既紧扣了教法里的“自主合作”,让学生积极地动

7、起来,又有效地讨论明确了为什么模糊性语言也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还有所拓展,让学生知道这一类的情况。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①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纬度因素,作比较。)②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经度差异,举例子。)③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④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平

8、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古今差异,作比较。)学生讨论,师点拨后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点评:对说明方法的讨论,选取了一组典型的例句,讨论后的归纳总结很有必要,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化。三、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比较阅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