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ID:38773439

大小:29.9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9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概念解释忠恕: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绝不强加给人。浩然之气: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即浩大刚正的精神。良知良能: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或根据。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

2、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心斋: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放下只为更好的拿起。心斋就是虚空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坐忘:“坐忘”,静坐的姿态,“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然而不是他忘完了,而是已经融入到血液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忘记并不见得是坏事,记得也不见得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

3、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制名以指实:区分贵贱尊卑,使人各安其位,并揭露诡辩和欺瞒。三表: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黄老之学: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中国战国时的哲学

4、、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学派假托黄帝的名义,引进法家学说,改造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这就是黄老思想。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今文经学: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西汉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古文经学: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古文经是指汉初发现的先秦时期的古文经籍。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三玄:《庄子》、《老子》、《周易》。独化:。“独”指个体,一切万事万物的个体,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状态。“化”就是形容这种活动的变化。“独化”就是一个绝对的个体活动变化。崇本息末:一切有形、有名之物都是“末”,无形、无名的“无”才是“本”。认识事物必须首先从本体着眼,不受表面现象干扰和影响。王夫之则反其道而行之,主张“观物象以推道,循末以测本”。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太虚即气:没有离开气而存在的虚空,虚空只是气存在的一种状态,无形无象的太虚就是气,并无所谓的“无”。民胞物与:民为同胞,

6、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理一分殊:天地万物总体而言只有一个太极或一理,此太极此理散在万物使万物各具一太极一理。居敬穷理:"居敬",就是"心"的"主一"、"专一"、"自作主宰",不为外物所牵累;所谓"穷理",就是"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亦即致知明理。因此,"居敬"、"穷理"就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自觉遵守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发明本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心、诚意等修养功夫得到真善美。为求胜而争论是不善与人合作,那是好高不能忘己的毛病.真正善于养心的人,是要让心保持其本然的、未受蔽累的一物不着的状态。致良知:“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

7、“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二、材料分析题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如果以强权手段的行政权力、政策法令来管理一个国家,使其子民随顺,以压服的方式采用强硬的刑罚来约束,使之达到所谓的“安分守己”,只不过是让人隐藏了一颗不知羞耻的心。暂时不表现出违规违法的现象,表面上一派平和。假如,以礼仁之德法双彰的方法、行为来感化人民随德存仁,以礼义之法度引导人们提起相应的礼仁之心,类齐比肩,那么人人都会做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