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ID:38778116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_第1页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_第2页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_第3页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_第4页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

2、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对母亲的感激、

3、敬爱之情;引导学生借文悟诗,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教学难点。【教学具使用】学生搜集有关孟郊的资料及歌颂母亲的诗篇。【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同学们,是谁每天为你整理衣服?是谁每天为你洗衣做饭?又是谁每天为你忙碌操劳?(学生齐说:是母亲。)是啊,母亲是伟大的,是无私的!自古至今,有许多歌颂母亲的诗篇,能说说你搜集到的吗?(学生畅所欲言)出示古诗,适当设疑: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他为什么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写《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就能弄清楚这些问题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设疑激趣,让

4、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并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加以表扬,将有助于引领学生正确地预习课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己读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它;同时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句子。  2.有一些新的生字词想和你交朋友,你有信心交到这些新朋友吗?(生读)同学们读得真标准,那去掉小帽子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老师来做几个动作大家来猜是个什么词?(抚摸、缝补) 3.生字朋友都记住了,我相信课文读得会更好。课文共几个自然段?(生答:5个)找5个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学生互相评价)你读了课

5、文,都知道了些什么?(学生自由答)(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自己解决了生字词,并能顺利读出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为以后理解课文作了铺垫。)二、精读课文,借文悟诗(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图一:这是谁?看图说说她正在干什么?(母亲正在油灯下给儿子缝衣服。板书:缝衣)2.母亲是怎样缝衣服的?请你打开书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1)自由读(2)指名说(3)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齐读。(4)这么晚了,母亲还在忙着为儿子缝衣服,因为儿子要干什么?(生回答)你明白“忙着”的意思吗?请你也用“忙着”说一句话。(5)母亲一边缝着儿子的

6、衣服,一边会怎么想?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谁能读好这句?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评价)母亲还会想什么?(学生自由想象)(6)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此时即将离开自己,母亲最想的是什么?(希望孩子穿好,吃饱,早点回来。) 母亲对儿子的慈爱都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在了衣服里,让我们再深情地齐读这一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不知不觉天亮了,熬了一夜的母亲把孟郊送到了村外,望着儿子说(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母亲多担忧啊!(指名读)母亲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送行)2.谁能把母亲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女生读——这是母亲的嘱托男生读——

7、这是母亲的叮咛一起读——这一声声嘱咐,这一声声叮咛,就是母亲的恩情啊!3.听着母亲的声声叮咛,孟郊不住地点头,他看到了满头白发的母亲,眼睛湿润了。多么感人的画面呀!正如诗中所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示齐读)让们在深情地读读这首诗。(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     ”划出想到的。1.看到的: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指图讲解:小草长得很茂盛,理解“生机勃勃”。2.孟郊看到此情此景,他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