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鉴赏釉陶瓷装饰

陶瓷鉴赏釉陶瓷装饰

ID:38806423

大小:245.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6-19

上传者:U-145848
陶瓷鉴赏釉陶瓷装饰_第1页
陶瓷鉴赏釉陶瓷装饰_第2页
陶瓷鉴赏釉陶瓷装饰_第3页
陶瓷鉴赏釉陶瓷装饰_第4页
陶瓷鉴赏釉陶瓷装饰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瓷鉴赏釉陶瓷装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三篇陶瓷的装饰 第二章釉装饰 2.1釉定义(CeramicGlaze)古人云:胎为骨,釉为衣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颜色美丽,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现在的釉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 釉的作用:(1)使液体、气体不能透过,提高了坯体的化学稳定性。(2)覆盖于坯体表面,增加美感。如颜色釉、艺术釉。(3)防止沾污坯体。(4)使产品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能。电性能(介电、压电、绝缘等)、抗菌性能、生物活性、红外辐射等 2.2釉料成分1)网络形成剂(玻璃形成体)玻璃相是釉的主相。形成玻璃的主要氧化物SiO2和B2O3在釉中以四面体形式相互结合为不规则网络,故称其为网络形成剂。根据各成分在釉中所起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Na2O、K2O、PbO、CaO、MgO、B2O3等。作用:降低胎釉的烧成温度中国古代陶瓷釉中都含有大量助熔剂,五彩、粉彩、珐琅彩中也含有大量助熔剂。2)助熔剂 3)乳浊剂SnO2、As2O3、Sb2O3、P2O5这几种氧化物都是乳浊剂,它们能使釉彩产生不同程度的乳浊感。As2O3来源于一种叫“信石”的天然矿物,主要用于玻璃白,后者是粉彩的一种重要原料。Sb2O3是锑黄彩的主要着色剂兼乳浊剂,P2O5的乳浊作用较弱。中国古代高温釉都以草木灰作为釉的主要成分,而草木灰大都含P2O5保证熔体中析出晶体、气体或分散粒子而出现折射率的差别,以引起光线散射产生乳浊的化合物。 4)着色剂Fe2O3、FeO、CuO、Cu2O、CoO、MnO、TiO2、Au(金)等都是陶瓷釉彩着色剂。中国历代南北各地窑场所生产的千百个不同色调的釉和彩都是在这些着色氧化物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Fe2O3主要来源于瓷石、高岭、紫金土、乌金土及青矾等各种天然原料FeO是Fe2O3在烧成过程中于还原气氛下形成的产物。 CuO来源于铜在冶炼或加工过程中因氧化作用而生成的渣皮,Cu2O是CuO在还原焰烧成中的产物。CoO来源于天然的含钴矿物如钴土矿等MnO和TiO2常与Fe2O3共生干瓷石和粘土中,它们是随Fe2O3一起进入釉彩中的杂质,但对胎釉色调,特别是白瓷和青瓷的色调有一定影响 2.3釉的种类(1)按坯体性质(或坯胎)分,有瓷釉、精陶釉、陶釉及炻器釉等; (2)按烧成温度分,800--1100℃烧成的釉称为低温釉,1100℃-1250℃之间烧成的釉为中温釉,1250℃以上烧成的釉为高温釉;低温釉稳定性不如高温釉,温度越高颜色品种越少,温度越低颜色品种越多。 (3)按釉的组成分类,有石灰釉、长石釉、铅釉、硼釉、熔盐釉、土釉盐釉是欧洲于12一14世纪发明的,主要用于炻器。中国古代没有这种釉. 熔盐釉:无须制备釉浆,而是当制品煅烧至高温时,向窑的燃烧室内投放食盐、锌盐等,使产生挥发物。(NaCl)与黏土和二氧化硅反应这种挥发物与坯体表面起化学反应而形成光亮的釉层。熔盐釉的特点是釉层较薄、坚实、与坯体结合紧密、耐酸碱、热稳定性好。多用于化工陶瓷制品。    ④土釉:又称泥釉。采用天然易熔粘土,经过淘洗制得。按烧成气氛不同,颜色在黄褐色到黑褐色之间变化。其特点是制作工艺简单、成本很低。多用于陶器制品。 (4)按制备方法分类1)生料釉釉用的全部原料都不经过预选熔制,直接加水调制而成浆。生料釉由不溶于水的原料所组成,制备工艺过程与坯料基本相同。一般是先将洗、选好的硬质原料粉碎,再与精选的粘土原料配合进行湿法球磨。磨细的釉浆,须经吸铁、过筛、陈腐,方可使用。 中国日用瓷生料釉主要有长石釉和石灰釉。长石釉也属于高温釉、透明釉,主要原料是长石、石英、高岭土。长石釉的特点是光泽较强、乳白而柔和,烧成范围宽;多用于瓷器和硬质精陶等制品。 石灰釉的主要原料有釉灰和釉果,以石灰石为主要熔剂(CaO大于8%)。石灰釉的特点是光泽很强、透明度高,但熔融范围窄,还原气氛烧成时易引起烟熏。这种釉多用于釉下彩装饰制品。 2)熔块釉釉料制浆前,先将部分原料熔制成玻璃状物质并用水淬成小块(熔块),再与其余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浆。熔块釉的点是釉面光滑、针孔较少。多用于软瓷制品(骨瓷、滑石瓷等)和釉面砖。 为防止水溶性原料如硝石、硼砂(硼釉主要原料)和某些毒性原料如铅釉中的PbO等在制备釉浆时溶入水中,先将它们与其他无机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经高温熔融成熔块,磨细形成。细磨时与一定量的可塑性粘土混合,制成的釉浆具有较稳定的悬浮性和对坯体的粘着性。 (5)按釉面外观分类,有透明釉、乳浊釉、结晶釉、碎纹釉等。 1)透明釉主要由玻璃相组成;不希望有晶体、气孔出现。晶体(占釉面的2~5%):未熔的石英及其变体;冷却时从熔体中析出的晶体。气孔(1~6%)晶体、气泡影响釉的光泽度、强度、透明度等。指釉的外表特征而言,釉料经过高温熔融后所生成的无定形玻璃体,坯体本身的色泽能够通过釉层反映出来。由于釉层透光类玻璃,故亦称玻璃釉或亮釉。(古代瓷器) 2)乳浊釉opaqueglaze;opalglaze乳浊釉即白色不透明光泽釉,是在普通透明釉中添加乳浊剂而形成的。产生乳浊效果的原因是乳浊剂粒子与透明釉的玻璃体对光的折射率不同,引起光散射所致。乳浊釉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卫生陶瓷制品,可以掩盖住坯体的杂色和缺陷 3)结晶釉crystallineglaze结晶釉成因:是产品烧成过程中釉内的结晶物质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产生析晶,从而析出美丽花纹的结晶。晶体通常是硅酸盐晶体。釉烧后,在釉层中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晶体。这种以结晶为特征的釉称结晶釉.我国至宋代已经烧制出成熟的结晶釉品种,如兔毫、油滴等。最为著名的有建窑的兔毫、吉州窑的鹧鸪斑和河南的油滴等。 4)碎纹釉釉的表面布满网状裂纹获得方法:坯釉膨胀收缩不一致 5)高温颜色釉釉料中加入着色剂。根据着色元素不同而加以区分。青釉Fe2O3FeO黑釉(天目釉)以大量铁为着色剂。铜红釉以铜为着色剂,配成釉后呈现出各种红色色调 2.4施釉方法1)施釉要求施釉要根据不同坯胎而定。一般无色透明釉要薄,色釉、花釉要厚。釉太薄易呈色不鲜艳,釉太厚则造成烧制时往下流黏住棚板不易分离。 2)基本施釉方法浸(蘸)釉法:将产品全部浸入釉浆,利用坯体的吸水性或热坯对釉的粘附而使釉料附着在坯体上。浸釉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也称荡里浸外。此法均匀、快速、简便,釉药不易太厚。捏住制品下底部,慢慢浸入釉中,时间要根据釉、浆、坯胎的大小、厚薄而定,常以十秒为宜。 喷釉法:喷釉法是利用压缩空气将釉浆通过喷枪或喷釉机喷成雾状,使粘附于坯体上用空气压缩机或釉壶,按照1:5的釉浆比重,将釉药喷在坯胎上。优点是厚薄均匀、易掌握,适合喷大件和较薄的坯胎,但釉料的浓度要大些。 浇(淋)釉法:将釉浆浇到坯体上以形成釉层用于较大的制品或追求一种流畅的泼墨艺术效果。将坯胎架空,下置以盆,用容器从上往下浇,浇制后又流动的感觉。 刷釉法:用于在同一坯体上施几种不同釉料涂釉法:也称点釉。用毛笔蘸上釉一笔挨着一笔地往坯胎上点蘸,一定要涂得厚薄均匀。此法适合于一个制品需多种颜色的情况,但速度慢,不适合批量生产。 2.5釉烧glostfiring经过素烧的坯体施釉后,再入窑焙烧,称为釉烧。素烧坯体施釉后再烧的过程,称为釉烧。釉烧温度一般为950~1050℃。将生坯直接施釉,入窑高温煅烧一次而成制品的方法,称一次烧成。 1)烘培烧窑最初阶段应慢慢升温,略开窑间5公分供坏体内的水分蒸发逸出,经2-3小时,温度约300-400℃时,可以关窑门。继续升温。2)烧成烧成方法如同素烧方法,当温度超过600℃时,可以加速升温。温度达预定釉药熔解时(约1200-1260℃),釉烧完成,可以停火或恒温20-30分钟再关火。 3)冷却釉烧完成后,坏体还在高温状态,不能接触冷风或急速的冷却,应让窑温自然冷却至150℃以下,才可以开窑门取出物品。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1)白釉 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白釉出现于北朝。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我国至今所见的最早的白瓷。 青白釉:青白釉釉又叫影青。它是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的独创。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加上烧质极薄,器上的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在花纹边上,现出一点淡青色,其余几乎都是白色,故称青白釉。也有人将它叫作映青、隐青或罩青的。南宋时,采用覆烧方法,青白釉瓷器产量激增,以景德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南方青白资系。 甜白釉: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 象牙白:即明代德化窑的纯白釉。因釉中三氧化二铁含量特别低,而氧化钾的含量不特别高,再加上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釉色特别纯净。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欧洲人又称这种釉色为鹅绒白、中国白。 1974年江西景德镇市郊凌氏墓出土的两件红釉瓷俑,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首件纯正红釉瓷,证明了红釉瓷是在元代景德镇烧制成功的;明代红釉器就已经完全成熟,特别是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成功的“鲜红”釉,色调纯正,光莹鲜艳,堪称绝代佳作。宣德红釉称为“宝石红”,其红中稍带黯黑,釉色中常闪耀出如红宝石一样的光泽,耀眼夺目。2)红釉 由于铜红的呈色极不稳定,在烧制中对窑室的气氛又十分敏感,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一窑甚至几窑才能烧出一件通体鲜红的产品,所以要得到比较纯正的红釉器十分不易。高温铜红釉的烧制工艺,自明代宣德以后逐渐失传,终明一代再没有得到恢复。  清代康熙时期制瓷业最伟大的贡献,是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的生产。此时红釉瓷器名品迭出,最为著名的红釉瓷器有郎窑红、豇豆红和霁红。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深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淡的一般称粉红,带灰色的叫豇豆红,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红也是粉红的一种。粉红中最艳丽的叫作美人醉。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矾红创烧于明嘉靖间。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鲜艳,华丽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无一色釉器。嘉庆以后,矾红色泽均不甚佳,仅光绪时稍有起色。矾红 胭脂水胭脂水也称“金红”,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它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胭脂水釉的器物,都为官窑产品。它始于康熙,精于雍正、乾隆之间。 珊瑚红珊瑚红也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康熙,盛于雍、乾两朝。它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雍正时釉色闪黄,乾隆时则颜色深而釉层厚。在康、雍两朝,珊瑚红曾用作底色,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器物的造型、制作、彩绘都极为精细。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它来装饰器耳。但仍以珊瑚红器物为贵。 霁红霁红创烧于康熙后期。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霁红的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霁红釉盛于康、雍、乾三代。康熙霁红用料较粗;色泽厚重,釉色不甚均匀,红色作渗透状;釉边不齐。到雍、乾时,呈色稳定,红中带黑,釉面有桔皮纹和棕眼;边釉整齐,红色无显著渗透状。 钧红宋代的钧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成为钧红。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其他金属氧化物。因此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调,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红色,所以又称为“玫瑰紫”和“海棠红”。钧红制品中,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钧红釉的创制,为陶瓷的装饰工艺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明代的宝石红、霁红,清代的郎窑红、桃花片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都与钧红有关。 宋代钧窑部分瓷器以铜的氧化物为发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成功地烧成了红釉瓷,称钧红。因为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其他金属氧化物。因此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调。钧红釉的创制,为陶瓷的装饰工艺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明代的宝石红、霁红,清代的郎窑红、桃花片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都与钧红有关。 豇豆红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是清康熙时的铜红。釉中名贵品种之一。釉色浅红,釉面多绿苔点。这种绿色苔点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由于铜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烧成后呈色各异:有的在匀净的粉红色中泛着深红斑点,或者红点密集成片,有的则在浅红色中映而疏露着绿斑或色晕。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之美誉。 抹红抹红亦属低温红釉,为珊瑚红的一种。它不是采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称“抹红”。抹红釉层不均匀,并有刷痕,并色泽显得清丽温润。抹红出现于明代,而以清康熙时的成就最为突出。 郎窑红中国清代景德镇窑红釉瓷。系因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监造瓷器而得名,另外还有豇豆红和霁红。 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郎窑红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种不仅都能烧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 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3)蓝釉 传统黄釉有两种:一,以三价铁离子着色的石灰釉,采用氧化钙作助熔剂在1200摄氏度的高温烧造,属高温釉;二,以含铁的天然矿物为着色剂,但基础釉是铅釉,在700-900摄氏度的温度中烧成,属低温黄釉。明、清黄釉都是以铁为着色剂的铁黄,用氧化焰低温烧成。4)黄釉 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但正色黄釉,还是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洪武时的老僧衣即茶叶末的衍化;始于宣德的娇黄,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娇黄,是一种纯正的低温黄釉。它创烧于明宣德年间,盛于弘治年。制作时,先由高温烧成素瓷,然后以浇釉方法将釉施在素瓷上面,再经过低温烘烤而成。由于采用浇釉手法,所以又称“浇黄”。娇黄的釉面肥厚光亮,釉色娇嫩,呈色一致,淡雅悦目。宣德黄釉器上有桔皮纹,加色剂烧制后,桔皮纹更为明显,这是宣德黄釉的特点 考试题型:一.填空题40×1分二.选择题20×1分三.判断题10×1分四.简答题4×5分五.论述题1×10分公共邮箱:qusttcjs@sina.com密码:q1w2e3r4t5下载课件 考试时间:17周周三7,8节考试地点:1-90号:一教20191-180号:一教6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