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第一讲)修订

马列文论(第一讲)修订

ID:38832471

大小:623.81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6-20

马列文论(第一讲)修订_第1页
马列文论(第一讲)修订_第2页
马列文论(第一讲)修订_第3页
马列文论(第一讲)修订_第4页
马列文论(第一讲)修订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列文论(第一讲)修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第一讲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背景与影响]马克思的《手稿》,是他的一部未完成的读书笔记。写于1844年4月——8月,又称“巴黎手稿”。马克思生前未发表。1、发现与发表1927年,苏联学术界为了编纂马恩文集,从压藏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库的马克思恩格斯遗稿中发现了它。《手稿》第一次以德文原文全文发表是在1932年。当年有两个版本:①莫斯科,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编。收入德文版《马恩全集》第三卷。②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迈耶尔、朗茨胡特编,收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早期著作》第1卷。虽然后一版本时间上稍早一些,但得到广泛传播

2、的主要是前一个版本。2、所谓“两个马克思”。自发表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苏联学界认为《手稿》是“青年马克思”早期著作。而“晚年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手稿”是一部不成熟的著作,“不成系统的残篇断简”。甚至是一部残留着黑格尔、费尔巴哈“庞杂思想”的“大杂烩”。与之相反,《手稿》在西方引起轰动。当年就有100多篇论述文章发表。西方学界盛赞“青年马克思”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是“真正的马克思”。《手稿》堪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启示录”。3、“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随着研究的深入,“两个马克思”的说法逐渐站不住脚了。50年代之后,大多数西方学者改变了贬低否定马克思后期著作来

3、论证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办法,改用抹煞手稿同后期著作区别的办法。强调“青年马克思”同晚年马克思的思想是统一的,统一于人道主义——当然至今仍有一些西方学者不承认手稿是成熟著作(甚至不承认是马克思主义著作)。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对“手稿”的认识也不是以前那样简单了,但大多数学者也转向“统一”的方向,即不认为“两个马克思”而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与晚期著作是统一的。但如何统一,统一于何处,认识尚有分歧。我国学术界对《手稿》的研究50年代何敬思的译本70年代末随着思想解放运动,“正本清源”,掀起“手稿热”。先后有刘丕坤译本、中央编译局译本、朱光潜译本。美学四大家的各自解读。一、从马克思的实

4、践唯物主义(哲学人类学)的角度重审“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1、“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历史上的各家美学都有其哲学基础,“物质”是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点,“精神”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点。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学说的合理内核,克服了两种片面性并作出辩证综合,他们紧紧抓住联系着“物质”与“精神”的中介环节——“社会实践”,以此为理论基点提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要解答一系列问题,则要先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出发点)说起。《手稿》同另几篇著作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出发点)。若干年前“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句话曾引起风波。

5、比较“存在决定意识”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者的不同。只讲客体性原则是旧唯物主义,而主体性与客体性辩证统一的原则是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是在批判机械的直观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其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的。1845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开头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选集》

6、1卷p.54,教材p.24)马克思有两位“老师”:黑格尔(唯心主义最高代表)立足于“精神”“意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最高代表)立足于“物质”。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独具慧眼地看到人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类特殊物质,并找到了主体(人)与客体(世界)统一根本途径:实践活动。马克思选取了新的哲学起点,他抓住了能够联结“物质”“精神”这两项的中介环节——“实践”。实践恰恰是主体(人)的,而且只能是由人类从事,并且只能是为了人的活动。因此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一般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而应当说它是实践本体论,是主体(人)的活动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的基点(出发点)是实践,马克思主义是

7、“实践的唯物主义”。2、命题的切入角度——批判异化劳动马克思并不是从“历史发生学”角度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他是在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二重性时提出这一命题的。与其说他在解释美的起源,不如说他在发问:为什么劳动会出现异化?这一发问方式表明,马克思认为,美的本质同劳动的本质、人的本质有着内在关联。大凡提及“劳动创造美”这一命题,很容易从“历史发生学”角度说起。而马克思却不如此,他是在戳穿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谎言时论及这一命题的。历来的资产阶级理论特别是现代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承认“劳动创造财富”,并宣扬“劳动创造文明、创造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