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

ID:38845921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0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教学方法:自读、探究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

2、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三、查预习。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

3、而卧, 豁huō, 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提问: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2、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3、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

4、,捕鸟。4、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五、细读课文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声:长吟

5、、弹琴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味:又酸又甜。春景:桑葚、菜花。夏景:鸣蝉。秋景:蟋蟀的叫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1.   2.完成第一课时补充作业。第二课时一、继续学习第一部分。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

6、事?捕鸟。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二、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1.学生齐读过渡段。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

7、一个也无法肯定。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6.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

8、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7.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