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

ID:38929425

大小:88.5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1

上传者:无敌小子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_第1页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_第2页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_第3页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_第4页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所在班级10审计一班学号2010980112姓名朱凯旋指导教师及职称孙国萍(讲师)成绩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摘要]道家学派以“道”统治世界。这个“道”是无以名说的。却是可以领会的。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在其著作中论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有养生、修身、治国之术。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美学思想及美学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缺乏发现“美”的时代所需要的。本文试从道家的美学思想入手,首先是发现其美学思想有哪些,这是我们寻求美学精神的基础性工作。其次我会在发现“美”的过程中寻找美的本质,即道家美学的精神。这是我们这个“旅行”的目的。道家美学精神的实质是自由主义。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在文章的最后小小的总结,是对行文的意义做个总结。若能对读者关于道家美学精神的思考和实践起了一点启发也是本文的一点小小贡献。[关键词]道家思想,道家美学,道家美学精神,自由精神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目录一、绪论1(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二)国内研究的现状2(三)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21.文献综合法22.归纳法3二、道家美学思想基本概述3(一)“指与物化”--道家美学创造思想31.指与物化32.少则得,多则惑33.大音希声3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3(二)“见素抱朴”--道家美学的形式美41.自然之美42.自由之美53.虚静之美6(三)“大美”的审美境界7三、道家美学思想的灵魂--美学精神8(一)自由精神8(二)包容精神9四、现代意义及总结9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一、绪论(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随时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们不仅要有经济自信,更要有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就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式。针对近年来建筑和艺术市场盲目崇洋媚外的风气,以西方的审美倾向为标准,地标建筑聘任设计师以外国设计师为主要考虑对象,都体现了审美方面的不自信。殊不知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精神,这些本应该得到自己民族传承与发扬的思想却不时被外国的设计师偷师学艺。新时期的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审美方法和审美标准。“不要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了”习大大的一番言论让一些庸俗的建筑撕下了“创新”外衣。美的本质是什么?庸俗的审美观是怎样像流行感冒一样盛行起来,又是如何摧坏我们社会的审美观的?由此想起来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拒绝庸俗。文章谈到庸俗不等于平庸,“平庸”最多是个“平平”而已。“庸俗”则是“俗”字,俗不可耐。一个人庸俗就像感冒一样,死不了人,也不致命;但是它会传染,当流感在一个社会传播开来的时候,它就会死人,会致命。当一个社会都处在庸俗的氛围中的时候,也许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被庸俗”的命运。但是我们自己可能还会拿庸俗当做美来炫耀。这才是致命的痛。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保有一个对美的标准,对美的期许,对美的敬畏也许会在这个物欲横流,“庸俗”的社会中感受到生活中的那份美。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想必每个第一次读过《道德经》的你都会诧异的。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我们阅尽人生后,在奥妙的知识领域里,对宇宙的神秘和美丽、生与死的意义、内在灵魂的震撼,以及不知足的悲感,究竟能体会多少?或许没有人能说出他的确切感受;但在《道德经》里,却把这些领受都泄露出来了林语堂.老子的智慧[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3.6。这是我认为对《道德经》最好的评价。“泄露”这个词用的最俏皮,但是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它道出了你能感受到的却又说不出的“道”-10-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如庄子的无欲”、“无己”、“无功”、“无名”、等博大的无我的审美境界和审美心胸。关于美的创造理念,庄子还提出了“指与物化”、“以天合天”等思想。老子的道之美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还有老子朴素美的思想--“见素抱朴”等卢忠仁.儒、道、佛三家美学精神的特点[J].美育美学研究,2014(12):45。道家博大的美学思想是我们读懂传统文化的一个路径,同时也是我们更好的应用传统文化的一个基础。正如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的一样,一个民族还是要点文艺批评精神的,我想这个也首先是要建立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的基石之上的。(二)、国内研究的现状国内关于传统文化的美学研究在近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而逐渐升温。纵观国内关于传统文化的美学研究不外乎与儒家、道家、及杂家的和佛家关于美学的阐释解释和关于美学思想的在具体领域内的应用论述。关于传统文化的美学我想起码要有两个问题要首先界定的。其一是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到底有哪些?其二是这些美学思想如何跟现代的各个行业相融合?是美学思想的融合还是美学精神的相融合?国内关于道家美学精神的研究可能大多还停留在道家美学思想层面的研究。而古为今用,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方法论的应用。美学精神就是方法论的应用。至于道家美学精神和具体的现代行业应用则更多的是在传统审美性比较强的行业,如建筑、美术、文学等。然而随着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和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目标,中国创新势必会更多的激发中国创新的走出去。而中国创新的走出去,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要“硬”,而且更多的是文化等软实力的过招。所以本文在吸收前辈的美学论述上会结合道家的美学精神谈谈当代中国的工业设计如何为中国产品的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三)、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综合法通过对大量的学者和古代文献的整理综合,提出了道家美学思想的构成有哪些方面。分类及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对比和总结提炼出了道家美学的精神气质。进而指出道家美学的精神气质才是需要后世传承和发扬的。-10-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2.归纳法本文在仔细阅读相关作者的关于老子的著作和老子解读的著作中,归纳了老子思想的主要内涵。在纷繁的文字中归纳了老子美学思想的主要精神气质。二、道家美学思想基本概述(一)“指与物化”--道家美学创造思想1.指与物化庄子的美学创造思想“指与物化”指的是表现的能力、技巧(手指)已经与被表现的对象(物)融化为一体,没有距离了。表现了艺术的精湛和娴熟。他认为艺术的创作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过程。他以“庖丁解牛”为例。说明了庖丁正是通过三年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终于达到了“以神遇而不以目,官知止而神欲行”。这种方法论的论述对于艺术创作是极具指导意义的,不仅是古代中国艺人的职业哲学更应该是当代艺术家摒弃浮躁之风,潜心艺术技艺的理论指南。2.少则得,多则惑老子在道德经里此句的论述意为:少取反而可以多得,若是贪多反而弄得迷惑。此条箴言对于艺术创作或许可以提供一个创作的原则--大美至简。中国的水墨画或许就是受此启发,简单的元素,从画具到画境都是寥寥几个元素,经过画家的几笔勾勒就跃然纸上。正如郑板桥的竹子,都是那么几笔,稀稀落落的叶子和几棵枝干,却把竹子的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3.大音希声老子关于少则是多的论述还有“大音希声”。我对此句的解读则是,真正振聋发聩的声音是来自无声的呐喊。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则是来自于无声。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无论是对于艺术创作还是技艺的传承,都要戒骄戒躁。此句老子的论述主要是围绕君主治国来说的,是政治论述。但是这个真理用在艺术创造亦不为过。不仅对于艺术创作的过程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艺术家或者艺匠的人身修养亦是功不可没。由此,我想到了现在的一些“艺术家”或者是工匠,为了金钱或者荣誉,往往倾向于“-10-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投机取巧”,创作一些迎合市场趣味的,却很低俗的东西。这一方面是市场机制的引导和大众审美的问题,但是作为艺术家的自身的职业道德感和心底的那份纯真的坚守又去哪儿了?中国现在的艺术市场太过浮躁或许真的有迹可循。记得有一次我去市里面的文化展,其中一个展区是卖字画的。其中不乏有点小名气的“大师之作”。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之辈的。问津者寥寥无几。然而有个书画摊边却挤满了一群围观的人。见此情景我以为是哪位大家在此,也凑上去看个究竟。令人吃惊的是卖画者是一位年纪不过二十的年轻人,见他正在挥毫泼墨。就字画水平,在同类中应该算是比较不错的,字体苍劲有力,可见也是功底比较深的。围观的顾客有人询问小伙子随手刚完成的一件作品多少钱,小艺术家说是大约五百左右吧。其实这个事情我在心里反复思忖了好久,但是总是觉得哪里不对的样子。因为我记得当时有人问到“小艺术家”大约是20岁左右。这个年纪正是上学念书的年纪,而且我记得那个展览时间不是节假日也不是周末。而且那个“小艺术家”的展区上还有几个给他帮忙卖字画的人,好像是他的亲人。这些在我脑海中浮现思索了好久,不由的让我想到了“伤仲永”。年轻人确实是有才华的,然而这么年轻就透支自己的才华,这样来钱暂时来看确实挺快,然而在他那个该磨练技艺和人格的年纪却为眼前利益所迷乱。希望这个结局是好的,或许是我臆想的太多,但是这种浮躁的风气确实不是一个追求艺术的“大师”所应该追逐的。(二)“见素抱朴”--道家美学的形式美1.自然之美老子讲求的是“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道家的美学是自然的美。一切矫揉造作的人工之美皆为不美。就连老子的“道”也具有自然的风格,“道”是不生不长,不干涉万物的,他听任万物的发展,只是个配角。然而正是老子的这个自然的“道”,才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感。这也许是中国的田园派诗人能够为大家喜爱的原因了。-10-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庄子认为“道”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无为。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金 燕.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04):104庄子认为真正的美是天地自身所具有的美。庄子认为:没有经过雕琢的自然之美才是极致的美,浑然天成。一切经人工雕琢的美皆失去了美的灵魂。庄子在《刻意》中曰:“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可见追求自然,回归本真才是庄子的美感观。庄子的自然之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美与真的统一性。《渔父》中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泥。”“真”是自然之本性,与世俗的虚伪相对立。要达到“真美”的境界必须祛除世俗的虚伪和人为的干预。“真”还是天人合一的关键所在。在《应帝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此则小寓言的本意是说明了混沌的精神实质和本源是“真”。而儵与忽为浑沌凿七窍的行为破坏了浑沌的本来面目,失去了真也就失去了生命,最终导致了浑沌的死亡。所以庄子在《秋水》篇中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民”,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人要灭天性,就会使自然之本性丧失。自然之中的美感就是丧失。正像庄子《天应篇》中所说“丑女效颦”的故事:西施因病蹙眉被大家认为是美的,而丑女也效仿西施一样,结果被邻里认作是丑的。用庄子的审美准则来看,西施蹙眉本身因病自然而然的,因此是美的,然而丑女之丑本身也可视为美的审美对象,却效仿西施,弄巧成拙,忸怩作态,不仅掩盖了其自身的本来面貌,不仅没增加美感反而增加了其丑陋。由此可见,庄子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就是本真的美和自然的美。2.自由之美-10-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从现代性来解读老子,与其说其是一种社会哲学,不若视其为一种人生哲学。这种参悟道体的学说更似一种美学,一种关于人如何超越世俗的生活而更有诗性的生活的美学,是一种将人生和现实生活艺术话的美学。这种论述将老子的哲学视为美学的的缘由主要是因为老子的哲学论说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人生的自由。这种自由既非是物质的自由,也非是社会道德和科学认识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是精神的自由、心灵自由、性情自由。这种自由本质上也就是审美的自由。而现代意义上的审美精神主要是指:世俗沉沦中的精神救赎、精神超越、精神自由。庄子推崇的美学中的自由的美,是一种对审美主体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发现。这种理想人格的推崇可以在《逍遥游》中一窥究竟。庄子所追求理想的美学境界和艺术创造的精神是审美主体不仅要像姑射山的神人一样“不食五谷,吸风饮露”更似神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摆脱和看透功、名、利、禄、权、势、尊达到一种“以游无穷”的境界。庄子所追求的美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即达到“道”的境界。庄子的审美倾向是追求自然之美、自由之美、反传统的。他皆以“道”为根本。3.虚静之美“虚静”是庄子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庄子看来,这是作为生命底蕴的气的一种本原状态。每当庄子谈到“至人”、“圣人”、“神人”这些理想人格时,总在突出他们的特征:不待于物,不害于物。“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这是庄子在《齐物论》里讲至人神妙之处时的描述。在这种状态中,一个神全形具的至人,虽涉及到世界万物的变化,对于利害、生死却能超然物外,虚怀若谷。在自然中,虚意味着无,在精神上,便是一种“心斋”。在《人间世》中,叙述了颜回向孔子请教心斋的故事,孔子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里,庄子乃是借孔子之口,将人对世界的反映的最高境界视为以气合气,这种境界便虚,便是心斋,而它的特征乃在于静。庄子的虚静论是人格美达到极至的前提,是精神最高理想境界的描述。作为主体的人,一但虚静,可为天地之鉴,万物之镜,-10-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这正是一种人格完美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无心而为,无为而治,众美从之,人格在高度的完善中,具有了无穷的力量。庄子的以气为底蕴的虚静观,构成了这样一种虚实相互转化的美学思想,这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有着不小的影响。(三)“大美”的审美境界从史书记载,庄子家境是十分贫寒的,有时不得不向别人借贷度日。但是我们从其著作里丝毫感受不到那种生活窘迫带来的心境上的负担,就连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杜甫在生活窘迫的时候其诗中也不免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而纵观庄子的诗篇都是一种大气,一种博大壮阔的景象,小家子气的论述很少。由此我们能看出庄子追求的生活是一种精神上最高的境界,不是世俗标准的审美,他的心境是快乐的,他的对生活是一种审美的态度。庄子的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有:一、博大的无限壮观。《大宗师》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段话时空上对“道”进行了阐释,即“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正是“道”的这种在时空上的无限性,也使得庄子的审美境界具有了无限广阔的特点。这就是“大美”。庄子的“大美”主要体现在其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上。如《秋水》中描绘了大海的美:“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二、质朴而真实。庄子喜爱自然风景之美,如《知北游》中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这种发自内心对自然的喜爱,是真性情的流露。也正说明了庄子的审美以自然朴素之美为美的审美心境。三、绝对自由。《逍遥游》中有这样的句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这种境界就是绝对的自由之美。这种自由也就是天人合一的状态,若是有了这样的自由之心境也就能达到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了吧。三、道家美学思想的灵魂--美学精神-10-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丹青难写是精神。正如这句古话所说的一样,本文的核心价值也是在此。简单陈述美学思想是很容易的,正如我们前面做的铺垫工作,然而真正想触及这些思想的灵魂--精神层面,就是一项难度稍大的工作。正如《中国美学精神》的突破口是精神而不是思想。着眼点立足于“美学传统”而不是“传统美学”。这是方法论的区别。我们现在要传承的正是这种“美学传统”而不是“传统美学”。道家的美学精神可能涵盖的面比较多,但是主要我想在一下几个方面。(一)自由精神鉴于庄子主流思想视为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文论及的自由精神主要以庄子为例。庄子的自由思想的根基乃是“道”。这里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指“道”乃是自由精神的思想源泉。《道德经》开篇第一章即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认为真正的“道”是无以名说的。但是它却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提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可领会。“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不受任何事物的限制,他无限自由,世间的任何事物都要按照“道”来运转。其次,“道”又不干涉万物的运转自由,自然万物,其中包括人类,也是在这个被“道”“统治”,被“道”笼罩的世界里自由的繁衍、生活。正是道的这种自由,无干涉万物的属性使得这个世界是自由的,“道”是自由的,其中的人也应该是自由的,其中的人也应该具有自由之精神。其二,遵从天道,才会获得自由。庄子的自由之精神是产生于“道”。这个“道”有“天道”和“人道”。这种自由精神就是产生于“天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只有符合了自然规律的万物,才能获得充分的自由。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社会混乱,人心不古都是违反了“天道”。违反了“天道”导致的人们之间的相互攻讦,国家之间的相互战争,也就失去了自由。其三、无为才能保持自由。“道”是自由的根基,遵从“天道”-10-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获得自由,做到“无为”才能保持自由。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指出:“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指出君主治国要让人民没有奸诈的心智,没有贪婪的欲望,使聪明人没有所作为,这样才能使国家治理摆脱矛盾,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长久的保持自由的局面,每个人才能安居乐业。庄子则在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基础做了创新性的阐释。庄子在《在宥》中指出有为是有上物性的行为,只有像“天道”一样无为才是保全物性的最好方法,也才是自由的。在此基础上,人的一切活动也应该是和自然想协调的,遵循事物规律才能十足的保全物性,保持自由。(二)包容精神道家的理论核心是其“道”,“道”生万物,规定了万物生存之法则,而不去打扰万物的生存。这种无所不包的“道法”蕴藏了宏大的思想,它包容万物,能包容任何的世间之“有”,有容乃大。如《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指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着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此章老子论述虽然主要是为君主治国提供意见,但是从其施政的理念就可看出其包容的胸襟。包容的精神只是老子思想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底层的精神气质,这段文字表达的是老子的政治上的宽容施政额理念。正如老子指出那样,当圣人治国对待自己的百姓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这样哪有疼爱不好的道理?道家思想中的方法论的核心想必就是其“无为”了。“无为”的精神层面就是包容。“道”虽生万物,但是它不去打扰其生存法则。圣人治国采用无为而治,则民自会归顺。如《道德经》第三章指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为无为,则无不治。”这种无为的手段其思想的精神则也含有宽容之意。四、现代意义及总结-10-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本文在综述道家老子及庄子为主的代表人物的著作及思想,探讨了道家的美学思想,从美学的创造思想,从美学的形式美到审美境界阐述了道家这一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审美思想。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探讨了道家美学思想中的核心精神。这是我们研究道家美学思想的根本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美学精神。这里强调的是精神而不是美学思想。正是这种独具气质的美学精神,影响了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对中国的诗歌、中国绘画、中国文学、中国戏曲等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使得现代中国的艺术气息也不同程度带有道家思想的气质。同时道家的美学精神也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审美观念上。然而随着近代的西学东渐及近几十年一切以西方为准的“崇洋媚外”现象,使得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有被忽略的迹象。且不论道家之美学的精神,单说道家的思想,大学生可能也很少有通读研究过的,更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正是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漠视”态度,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束之高阁”。然而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的上台,我们看到习总书记已经在大力倡导和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学精神,特别是道家的审美精神。道家的美学精神正如尼采之论艺术对于古希腊人的作用。正是对于世界的悲观态度才让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就是古希腊人对抗“残酷”现实世界的良药。不仅是道家的“道”的哲学,道家的美学精神也让人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追寻到一点精神慰藉。对于美的追求,对于“道”的精神的追求也能让人暂且忘掉愁苦逍遥游于“大美”的世界。由此我想我们普通大众还是需要点“道”和美的精神,摒弃繁乱的世界,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在这个“亚历山大”的社会微笑面对生活。-10- 道家美学精神及现代意义浅谈参考文献[1]陈延.道法自然:美术创作于艺术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2]林语堂.老子的智慧[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3.6[3]李建春.道家美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浅论[J].济宁师专学报,2008(14):25[4]刘绍瑾、石了英.道家美学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J].深圳大学学报,2010(09):27[6]陈火青.大美无美:庄子美学的反思与还原[D].西南大学学报,2012(05):13[7]韩婧.《红楼梦》中的道家美学精神研究[D].辽宁大学学报,2014(04):58[8]王明明.叶维廉道家美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学刊,2013(04):46[9]王远.道家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J].美育美学研究,2009(11):56[10]卢忠仁.儒、道、佛三家美学精神的特点[J].美育美学研究,2014(12):45[11]鞠龙健.道家美学思想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D].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3(08):12[12]金燕.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04):104[13]李满.老子的审美自由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5):27[14]赵艳驰,胡荻秋.浅谈庄子的审美境界[J].克山师专学报,2009(07):36[15]朱良志.谈《中国美学精神》的研究方法[J].安徽师范大学报,2009(07):36[16]孙贵蓉.谈庄子自由精神与庄文艺术创造[D].青海师范大学报,2012(06):13-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