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初二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ID:38962397

大小:1.06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2

初二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二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二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二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二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平衡态以及平衡力;(2)知道二力平衡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3)进一步区分平衡力以及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3)通过习题巩固加强学生对二力平衡的灵活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3)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应用。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硬卡片、棉线、铁架台、钩码、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多媒体展示:观察思考:静卧在水中的桥梁,静置在桌面的水杯,被匀速吊起的货物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它们受到力的作用了吗?若受到,它又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进而引导出二力平衡的概念。2.师叙述:在上节课学习

3、中已进一步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吗?(引出二力平衡概念,进行新课教学)(二)引导解读,进行新课1.平衡态、平衡力的概念[思一思]学生对三个场景进行受力分析。[点拨]场景分别为“匀速”和“静止”,我们把这两者都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小结归纳]平衡态:物体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就叫平衡态。教师提示:“平衡”概念应包括静平衡(静止)和动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两方面。[小结归纳]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

4、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二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巩固]分析物体状态及受力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课本演示实验[猜想]两个力平衡,它的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提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可以试着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做一做]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如上图。(1)步骤1:在线端上挂上钩码,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卡片处于平衡状

5、态?在什么情况下卡片不能平衡?(如下图)   (2)步骤2: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能保持平衡吗?(3)卡片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卡片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卡片会向两侧掉下说明两个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4)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小结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八字口决”同体、等大、反向、共线。[点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不改变;

6、物体不是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巩固]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二力平衡的应用弹簧测力计的原理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5.[拓展]:生活·物理·社会让学生分析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平衡力。(三)学生收获,总结概括,[小结]•1、平衡态•2、平衡力•3、二力平衡的条件•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5、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课件随堂巩固(五)板书设计一、平衡态、平衡力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态,所受的力为(平衡力)二、二力

7、平衡条件等大、反向、共线、同体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六)作业布置练习册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属规律教学,但教师不应把重点放在传授知识点,而是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学生直接参与了二力平衡条件的提炼过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构建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角色要全方面更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促进者,只有这样,才能以更高的素质去主动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