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立方根

6.2 立方根

ID:38983711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23

6.2      立方根_第1页
6.2      立方根_第2页
资源描述:

《6.2 立方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2立方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节课时,本节所安排的内容是“立方根”。是学生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后展开的,在本节课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教师个别辅导的方式来突破重点,给学生提供探究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后继研究实数打下良好的铺垫,让学生充分感受并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和求立方根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平方根以及算数平方根的概念,能熟练开平方,能用求平方根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内容

2、是上节课知识的延续和创新,学生有扎实的上节课的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部分学生基础差、自学能力有限,因此给予个别关照、心理暗示以及精神激励,克服自卑心理,让他们逐步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通过实例经历立方根概念的产生过程。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3)能用开立方运算求数的立方根,体会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性。4)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2.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立方根

3、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解决立方根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 2)在学习了平方根的基础上,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立方根的有关知识,领会类比思想.3)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立方根概念、符号、运算及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2)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3)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及计算。难点:立方

4、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五、教学方法与学法:(1)利用类比思想学习新知。学生会已经学习了平方根的知识,在学习本节课时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学习平方根的知识的过程,会类比平方根的学习过程来学习新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并运用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所以采取小组交流的形式。2)课堂教学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探索方式、表述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给足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应

5、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学生分层要求,课本教材要适当拓展。补充立方根性质的3个公式。若学生基础较差,教师也可删去这三个公式,分层要求,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优秀生能够学的更加深入。课题 6.3立方根课型新课姓名郑德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立方根的概念,能够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能够用类比平方根的方法学习立方根,及开立方运算,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用类比的方法探寻出立方根的运算及表示方法。

6、能自我总结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难点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及准确计算一个数的立方根。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教具:多媒体课件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习作业出示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各小组分配任务。教师出示任务:1.立方根与开立方:讲解教材49页问题。讲解立方根与开立方概念。怎样求一个数的立方根。2.立方根的性质:完成教材49页填空并讲解归纳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性质。

7、你能说说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有什么不同?3.介绍立方根的有关概念。完成50页探究。讲解50页例题求下列各式的值。4.计算:归纳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教师巡回检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帮助解答小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点评小组参与发现问题进行点评教师归纳学生存在的问题。各组组长抽签,2个点评组。学生阅读与思考。学生带着自己预习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并解答。各小组成员上台展示。点评小组进行点评纠正问题。学生归纳本节课易错问题。将预习作业随机分配到各组明确本组任务。明确本节课任务。提高学生合作

8、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发现存在问题。归纳易错问题夯实基础六、教学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