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new

提高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new

ID:38989372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3

提高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new_第1页
提高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new_第2页
提高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new_第3页
提高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new_第4页
提高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一)邓锦连2012-4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等教学观;它追求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而成为新课程提倡和凸显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愈来愈多的教师尝试着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运用合作学习形式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

2、出现了一些偏差,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地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一、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采取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某项任务需要多人的合作才可以完成、或者多人合作确实比一个人独立完成效果好,这样的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之间产生积极互助。因此,在设计学习内容时,要考虑能否使小组发挥其功能、密切组员的联系,使他们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相互依赖。除此之外,合作学习任务还要能满足兴趣需要,对学生具有适当的挑战性,既能让学生意识到困难,又能让他们感到在组员的相互帮助下能够解决。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5实践性,有很多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

3、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深度、广度及形式则会因学习内容的特点不同而各具特色。比如,绘制校园平面图、制作等高线模型,这类活动一个人很难完成,小组合作自然成为最佳选择。还有一些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地理探究等实践活动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而地理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有角色扮演、小组辩论、小组竞赛等,最常用的就是小组讨论了。小组讨论的重要价值是让学生的地理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发,使他们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某一地理问题。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能多向度地理解。如果讨论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答案,就没必要讨论。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时,应精心安排,有所取舍,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

4、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要抓住讨论的契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使学生经过课堂讨论后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文本,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开展的条件1.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而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很复杂的,究竟怎样分组更合理,研究者意见不统一。国外多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5的组织方式,就是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性别、学业成绩、能力、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分成不同

5、的小组。这样分组有其合理的地方,在每个小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为互相合作奠定了基础,又在各小组之间形成了大致的平衡,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竟争创造了条件。研究表明,这种分组方式很好解决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淡化了竞争时对学习氛围的影响,从而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合作学习中收益,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并积极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但这种分组方式也有很多弊端,异质小组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小组的局面。这样,阻碍了全组成员平等参与小组活动,容易出现“小权威”、“搭车”等现象。另外,按成绩分组,会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不安全感,并且异质小组内往往彼此间缺乏共同语言,难以互相

6、开启心扉,形成信息互补、和谐共振氛围。相反,同质分组安全感更强,彼此间共同语言更多,更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分组应灵活处理。课堂上短期的合作,采用随机分组更方便;周期较长的探索性学习活动,采用以兴趣分组为宜;为使小组内部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深的见解,则可以采取异质分组;课堂辩论可以按观点异同来分组。关于合作小组的规模,也应根据学习任务需要的时间长短及参与合作需要的人数来定,时间越短,小组规模越小。短时间的讨论可以同桌2人一组,典型的课堂小组讨论通常4人左右为宜,课外的观测、调查活动可以6—8人一组,正反方大辩论,全班学生分成2个大组。5至于如何分组更合理、更有效,需要教师分析当时

7、当地的教学条件、教学任务、教学时间等因素,了解各种分组情况的利弊所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分组方式。1.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仅仅把学生分到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这本身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合作,小组内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合作规则、掌握相应的合作技巧,才能使合作学习高效有序地开展。教师要让合作小组明确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求和规则,比如,小组内要有明确的组织分工和学习任务分工。组织分工是指每人在小组内要有相应的角色,对于小组讨论来讲就是召集人、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汇报员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