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第二课时.往事依依-教案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第二课时.往事依依-教案

ID:39015735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第二课时.往事依依-教案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第二课时.往事依依-教案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第二课时.往事依依-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第二课时.往事依依-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往事依依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2、 体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迹,有一些我们早就淡忘了,但有一些事我们却永远地刻在了脑子里,因为这些事情震撼过我们的心灵,或者给过我们深刻的启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篇叙事散文《往事依依》。二、预习检查1、生字预习徜徉(chángyán

2、g)烟波浩淼(miǎo)晦(huì)青女素娥(é)婵(chán)娟绚(xuàn)镂(lòu)心旷神怡(yí)镌(juān)刻谆谆(zhūn)2、词语解释三、作者简介于漪(1929-),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四、初读感知1、通读全文,找出作者共写了几件依依往事? 2、如果用“以()动人”来概括以上四件事,你们认为哪四个字最合适呢?①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②学生时代读《千家诗》。③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④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五、

3、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1、以趣动人——看画,读水浒(1)同学们,你们看过《水浒传》吗,好看吗?为什么?(2)作者小时候看山水画、读《水浒传》也觉得非常有趣,她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从哪些词或句子可以看出来?百看不厌凝视不知不觉把家乡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身临其境津津有味2、以美动人——欣赏《千家诗》春: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全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春城无处不飞花  (唐)韩翃<寒食>全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

4、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夏:绿树阴浓夏日长  (唐)高骈<山亭夏日>全诗: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夏季天长了,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五月榴花照眼明  (宋)朱熹<题榴花>全诗: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五月石榴花盛开,红艳如火,映人眼中,格外璀璨夺目。)秋;青娥素女俱耐寒, 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全诗: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

5、姿容。)冬: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全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1)为什么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却能让作者感到美不胜收?它到底美在哪?首先诗句本身的语言非常优美,其次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和意境总能让作者的脑海里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如祖国的大地山川,四季的风光,绚丽的色彩。文中引用了很多歌咏祖国风物或者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能不能背出其中的一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知细叶谁裁

6、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3、以情动人——聆听国文老师上课(1)深情地朗读:田汉《南归》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结合国文老师讲的两首诗,体会作者所感受到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面对战争中的祖国,胸中涌现无限爱国情怀。(3)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不同: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

7、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 “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都激发了对诗歌作品的喜爱.  (4)听国文老师上课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陶冶爱国情怀。4、以理动人——感悟老师教诲诵读第六节:为什么作者说老师的教诲使她一生受用不尽?从中你又得到怎样的启示呢?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尤其是读好书对我们的一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