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ID:39037043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二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8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欧阳修第二课时罗定华石中学张锦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一些实词的含义。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熟读成诵。能力目标1、继续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领会“醉”与“乐”的关系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及其积极意义。教学重难点: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抱负及复杂情感。教学方法:1、诵读法;2、提问法;3、活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设计(一)第一段有两个成语是:峰回路转陆游《游山西村》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重……又一村”;醉翁之意不在酒《鸿门宴》中俗语:项……公。;第二段的表达方

2、式:描写抒情(二)板书:醉翁亭—山间景色—与民同乐。二、美文赏读(1)、学生个别读、齐读,注意节奏富于变化,动听。(2)、学生梳理字词。1、饮少辄(就)醉。2、树林阴翳(遮盖)3、人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也.(3)一词多义谓{太守谓(是)谁秀{蔚然而深秀(秀丽)者归{云归(聚拢)而岩穴暝{太守自谓(称呼)也{佳木秀(滋长)而繁阴{太守归(回,离去)而宾客从也三、研读第三、四段。1、课文第三段的段意是什么?写滁人游和太守的宴饮。2、第三段包含几层意思?(用三个字概括)。1、滁人游2、众宾欢3、太守宴4、太守醉想像一下一幅怎样的图画?本段有

3、两个成语请找出来。太平祥和百姓愉悦图前呼后应觥筹交错四、研读赏析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领会醉乐统一。为什么要在“醉”的时候“同其乐”?为什么醒了就只能用文章写乐事?——在被贬都能把滁州城治理得政治清明,足见太守的旷达。在打理政事后写文章,这种自我排遣的方法,在无奈之下也算是一种乐事。2、练习.读第四段回答(1)承接上文的词语是-----(已而),表示-----(不久),接着写出了----(日暮醉归)的情景,又写出飞鸟尽得山林之乐。(2)文章用了几个句子反衬太守之乐,这几句是—--------------------------

4、---------------------------(然而…..乐也)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照应上文的那一句话?“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3、这一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来托出全文的主旨句?描写、记叙、抒情、议论4、小结:这篇文章表露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也蕴含他的一丝失落,一丝无奈,但欧阳修没有沉沦,努力找乐,与民同乐,人生态度何等积极。5、能力反馈五、拓展延伸与《瑞鹤仙》比较阅读加深理解瑞鹤仙黄庭坚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

5、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黄庭坚词作鉴赏这首词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环滁皆山也。”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滁即滁州(今安徽滁县),欧阳修曾任滁州知州。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字,已露唱叹之情。“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用原作“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之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

6、草木茂盛的样子。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酒,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

7、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无穷,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过片,

8、将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躬腰的样子,指老人)、提携(须提携而行者,指小儿),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