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南陈北李与五四运动

专题五南陈北李与五四运动

ID:39103333

大小:1.42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24

专题五南陈北李与五四运动_第1页
专题五南陈北李与五四运动_第2页
专题五南陈北李与五四运动_第3页
专题五南陈北李与五四运动_第4页
专题五南陈北李与五四运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五南陈北李与五四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四运动和南陈北李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

2、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队伍向东交民巷进发,遭到使馆巡捕的阻拦,转而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学生冲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来,正在该处的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也被焚烧,军警当场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北京学生实行罢课,通电全国表示抗议。五四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

3、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准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

4、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青年学生高举声讨卖国贼,谋求国土完整统一的标语当时北京大学学生在街头演讲时所用的布旗1919年4月,巴黎和会会场历史的照片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昔

5、毛泽东主席“七大”评价,功过分明。“五四运动总司令”、“创造了党”,两语千钧,可为墓铭。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自幼丧父,随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陈独秀少年高中第一名秀才。进入20世纪后,陈独秀作为第一代赴日留学生。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安徽等地参加反清革命运动,并创办民俗报刊,在当地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后办《新青年》杂志名扬全国。蔡元培闻其大名,特聘他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生平1921年中共召开“一大”时,正是由上海组织发起并通知各地代表到会。尽管陈独秀因事没有出席

6、大会,只派代表参加,在缺席情况下被推举为中央书记。“一大”闭幕后,陈独秀遂回上海主持中央工作。陈独秀投身革命后,放弃了还殷实的家产。专职任党的领导后,就靠组织上每月三四十元的津贴和出版的《独秀文存》的版费维持生活,有时只有一件汗衫,一天喝两顿稀粥。1919年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大力鼓动,被视为领袖,曾一度被捕。出狱后他在思想上转向共产主义,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共产党发起组的前身。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日益悲观,认为红军和土地革命均无前途,于1929年又联合国际上的托洛斯基派,在党内另建取消派组织。面对这种分裂党的行动,中央开除了陈独秀的党籍。实践的检验很快证明,陈独秀的政

7、治主张完全错误,他的组织也很快散伙,本人也被国民党抓捕。1937年抗战开始,陈独秀出狱后曾说想去延安,毛泽东也怀念旧谊表示欢迎。中共中央提出了恢复党籍的两项条件,承认当年分裂党和组织托派的错误,并拥护党的路线。陈独秀则带着傲气回答:“回党工作,固我所愿;承认错误,则碍难从命。”随后又加上王明、康生等人阻挠,陈独秀最终还是未能回党。此后他蛰居四川,在贫病交迫中钻研文字学,撰述《小学识字教本》,1942年病逝于江津。有关陈独秀的评价从1921年7月的中国共产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