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北李与中共成立聂皖辉

南陈北李与中共成立聂皖辉

ID:9600785

大小:75.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5-03

南陈北李与中共成立聂皖辉_第1页
南陈北李与中共成立聂皖辉_第2页
南陈北李与中共成立聂皖辉_第3页
南陈北李与中共成立聂皖辉_第4页
南陈北李与中共成立聂皖辉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陈北李与中共成立聂皖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陈北李与中共成立聂皖辉我报告的题目是《南陈北李与中共成立》。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历史,大家都非常熟悉,都有深厚的感情。今年,是建党9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庆之年,就让我们共同回眸这一段辉煌的历史吧。一共讲五个问题:一、北大红楼两巨人;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三、建党前的准备;四、一大的召开和重要成果;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一、北大红楼两巨人—陈独秀、李大钊“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1912年3月改名为北京大学。北大有一座通体红砖、红瓦的“工”字形楼房,这就是名满世界的北大

2、红楼。这座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建成时,就以“雄视一方”的西式楼房风格,成为北京大学的标志和象征。1917年1月4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的办学方针是“循思想自由”36,主张各种思想兼容并包。蔡校长求贤若渴,他主持北大后,广为延揽有真才实学的名流学者,曾陆续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杨昌济等名流学者,来北大任教,任职。1917年1月13日,蔡校长发出布告,宣布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消息传出后,全校震动,青年学生无不热烈欢迎,奔走相告。1918年1月,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

3、。1918年9月19日,抵北京的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也有说任图书馆新闻纸阅览室书记。毛泽东在北大红楼首次结识陈独秀,他于1936年对斯诺回忆说:“我第一次同他见面是在北京,那时我在国立北京大学。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北大红楼从它落成之日起,即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走出了一批为了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走出了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北大红楼两巨人,指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陈独秀是安徽怀宁县人,所以称南陈;李大钊是河北省乐亭县人,所以称北李。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4、。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3

5、6从1918年下半年起,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新记元》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指出社会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1919年5月,《新青年》六卷五号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在该专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同年11月刊完),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亲手创办《新青年》,公开打出了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旗号。《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原名

6、《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更名为《新青年》。它的创办,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创刊号上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他对新青年提出了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出的这六点希望,实际上,是为改造国民的奴性,向人民群众灌输民主、科学和爱国思想,为未来的革命做思想准备。《敬告青年》一文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于新青年六条标准的一条红线是科学与民主。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著文,热情赞扬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认为“

7、陈独秀之被捕,决不能损及陈君的毫末”,“我祝陈君万岁!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精神万岁!”36。《新青年》从创刊至休刊,其间有7个年头。毛泽东给斯诺说过,说的是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做学生的时候读《新青年》的感想,他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总之,那时的《新青年》是青年的导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