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

ID:39113630

大小:12.7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5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小诗《秋》,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沙白2、指名读,齐读。揭示:俗话说:“一叶知秋”,诗中的“这红叶一片”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在上面找到了、——(生齐答:秋天)【出示:红叶一片/是大自然的文字/上面写着秋天】生齐读。3、揭题。二、复习

2、导入,整体感知1、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第一段)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第四段)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应当„„应„„还应该„„(第七段)2、、读一读这些选自文中的片段,试着说说课文是怎么样构篇成文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交流:先写大自然有自己的文字,再写天书和地书上的四种文字,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懂。)3、这本书分上下两册,天书上写了()两种文字,天书上的文字就这两种吗?就选了这两种。地书上写了文字?()4、第四自然段在全文扮演了什么角色?(承上启下)它是“启

3、下”下面的5、6两个自然段的?能仿照为2.3段写过渡段吗?三、精读课文天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段落,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完成下表填空。再多读几遍,准备交流收获。【学习第二段:星星】1、对照表格交流星星是指明方向2、你从哪儿知道的?:(引用书中句子)原来北极星给他指明了方向。3、出示星图:老师这里有图,谁来就着图介绍一下适当介绍:我们熟悉的北斗七星位于大熊星座,它的旁边还有一个小熊星座,小熊星座里也有一个小北斗,熊尾巴方向最亮的那颗就是北极星。由于北极星始终在北天极的方位,所以找到它就能在茫茫大海上辨认出北方。4、所以即使没有罗盘也难不倒有经验的水手,哦,黑夜里的大海上,我听到水手

4、们说话了,他们在说什么?学生练习:指名一桌同学说说启发:仅仅只有北极星是大自然的文字吗?不,不,天文学家还会说——出示齐读:满天的星星,都是大自然的文字,里面有无穷的奥秘。【第三段:云】1、过渡:天上还有什么神奇有趣的文字呢?(云)文中具体介绍的是哪种云?(砧状云)正音。2、师:砧状云到底什么样?找找书中的介绍。教师补充:铁砧图片,砧状云图片3、自己读课文,看懂砧状云告诉了我们什么?4、交流:(书中语言: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点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5、飞行员看懂了大自然中云的文字,你也明白了吗?也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师:越听越这句子写的可

5、真好啊,老师为什么这么夸?听——(不但说的很清楚而且说押韵,就像一小节的轻快、流畅的诗歌)6、自己做有经验的飞行员试着说一说开火车说7、你瞧,云这种文字不但神奇,还很重要呢?勤劳的农民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送几条谚语给大家,仔细读读,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出示、自读、说说理解、齐读: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交流天书:其它文字】大自然留在天上的文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师:天空的使者——鸟,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大雁南飞,告诉我们“春天再见”;燕子低飞,雨滴就要来临了。8、观看更多关于云的图片

6、四、精读课文地书交流【石灰石】•在城市里发现石灰石能说明什么呢?•为什么“挖出石灰石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指导:我们还可以用句式理清思路。出示:因为石灰石(由碎贝壳造成),而(贝类是海洋的居民),所以(有石灰石的地方曾经是汪洋一片)【花岗石】1、•那么在森林发现花岗石,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读、说。(森林里的花岗石从哪里来?冰川是神奇的搬运工,森林是后来长起来的。)2、有人说老师,这些情况我怎么不知道?我们这里会不会明天就长出森林?学生讨论3、点出运动的缓慢过程:见课件五、怎样去读书看来大自然确实是一本神奇的书?怎样去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出几点?走进自然、

7、注意观察、善于请教六、体会写法(比喻拟人设问举例)1、作者介绍出示补充伊林资料:他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的讲述科学知识。过渡:同学们学到这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这本来是一篇科学知识的文章,但我们并不觉得深奥难懂,反而读来趣味十足,作者又是怎样做到的呢?回顾课文,你学到了作者哪些写作高招?2、交流:【运用比喻手法】把大自然比作一本有趣的书:青苔就像毛皮【运用拟人手法】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第六自然段(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