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

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

ID:3917050

大小:719.8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25

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_第1页
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_第2页
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_第3页
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_第4页
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丈狱季刊又年月第期叭呢·二十世纪文献学研究·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陈力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其中古籍,,格局变化最。辨伪学尤为突出争议最多巨审视整个二十世纪的古籍辨伪学,大致可,特别是二以分为两个时期二十世纪前半叶三十年代,古籍辨伪之风最盛,古籍也越辨越伪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然古籍越辨越真。七十年代以后古籍考辨之学复炽从表面上看,这种前后变化的原因似乎是由于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一大批青铜器和战国秦汉简策与帛书陆续出土,许多从前被认定“”,“”为伪书的文献找到了更为古老的来源与根据过去被判为伪书。,,的证据一个一个

2、被攻破但是在我们看来问题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有了新的资料为一些上古文献提供了真确的依据,而在于过。去判定它们为伪书的方法与理论本身就需要认真地加以检讨、一古籍辨伪学的概念,“”。直到现在古籍辨伪这个概念都是相当含混的,“”。,顾名思义所谓古籍辨伪就是对古籍真伪的审查但是“”“”,,“”真与伪都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古籍的实际情况是真与“”,,。伪是相对的所涉及的面也是比较广的“”“”,,,古籍的真伪有作者的问题有成书年代的间题©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

3、tsreserved.http://www.cnki.net陈力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有内容的问题还有真与伪的程度问题或者作者伪而成书年代不伪或作者与成书年代不伪,但经过长期流传,内。,,,容已非原貌就程度而言有小部分伪有大部分伪也有全。,。伪凡此等等不一而足,以作者的问题为例张心微在其著名的《伪书通考》里也提到了古书的作者问题有四种情形,并提出了与之相关的判别真伪的。、“”,标准他认为一古人不自著书如谓《管子》为管子一派人所,“,”。、“作则不伪如题为管夷吾所著则成伪书矣二古人著书不自”,,“,,,出名因此常无作者名如果这类书

4、题文王作周公作孔子作曾子作,一人题名,遂成定案,致使后人翻案,发生辨伪之事。”三、“”,,古书世传非成龄一手如《左传》非成于一人之手而司马迁谓为,。、“”,、左丘明著于是就成了问题四书名非著者之名如《荀子》《管子》皆书名,如谓作者为荀子、管子,也成了问题。①上述张心徽先生提到的,四种情况在古书中确实是非常普遍的但问题在于,一部书中,作者只是该书所含众多信息的一个单元、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是否可以将作者之伪与古书之伪等同起来并且“”,,、、这个所谓的作者之伪在许多情况下是由后世的改编传抄重“”,,刻者强加给古书的并非古书的初编者所定如果将局部问题与

5、,“”全局问题等量齐观恐怕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书都将被打人伪书之,。,列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不同时代古书的特点是很不相同的,余嘉锡先生在《古书通例》中就曾指出,,。,,自汉武以后九流之学多失其传文士著书强名诸子,,。既无门徒讲授故其书皆手自削草躬加撰集盖自是而著述。,始专⋯⋯后人习读汉以后书又因《隋志》于古书皆题某人撰,,遂谓古人著书,亦如,必皆本人妄求其人以实之后世作文。,,、汉手著于其中杂入后人之词者辄指为伪作而秦以上无完。,。书矣不知古人著述之体正不如是也②对于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古书,我们是否可、不变的以用一个统一©19

6、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陈力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标准去衡量判定其真伪这也值得我们深思“”、“”,“”由于古籍真伪标准难以统一使得古籍辨伪的概念相当模糊。同时,从古籍辨伪的历史来看,它依傍经学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古籍辨伪常常是经学的附庸,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打上今、。、,古文经纷争的烙印加上各人的着眼点不同判断标准不同因此,对文献的认识也各有差异虽然如清代乾嘉学者力图使古籍辨伪更具客观性

7、,但最终对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影响最大的还是、以廖平,,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家二十世纪的疑古思潮也是在康有为③。,等人疑古惑经思想的启发下发生的可以这样说古籍辨伪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门颇具主观色彩的学问在古籍的辨伪方法方面,古籍辨伪从汉代开始,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其研究的方法也在逐步完备,北魏颜之推,唐代刘知几、柳宗元,宋代昊械、郑樵、朱熹,元代吴澄,明代宋镰、梅蔫等等对古籍辨伪的方法都曾有所论及,或者进行过古籍考辨的实践,但真正对古籍辨伪方法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明末学者胡应麟,其《四部正讹》论辨伪之法云,凡襄伪书之道夏之《七略》以观其源襄之群志以

8、观其绪夏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夏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媛之文以观其体夏之事以观其时毅之撰者以观其托夏之传者以。,。④观其人轰兹八者而古今膺籍亡隐情矣胡氏所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