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ID:39176565

大小:2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6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_第1页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_第2页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_第3页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_第4页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许锡良怀特海的《教育目的》(怀持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这位英国剑桥、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作为罗素的老师、同事与朋友合著过《数学原理》一书,在学术思想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位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大思想家。他的《教育目的》虽然只是他的一些关于教育的讲座、报告与论文组成,但是,自成体系,逻辑严密,读了令人受益匪浅。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就是这一句了: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个对教育目的的论断与杜威所说的教育无目

2、的,教育即生长,其实是基于同样的逻辑与价值判断,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是,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人类的教育目的,经历了无数的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至今仍然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教育的国家主义目的论与教育的个人成长论。我这里之所以不把通常所说的教育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引入,是因为,按照杜威的说法,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并不矛盾,个人也是社会的人,社会则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的时候,其实也在指他在发挥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在为社会作贡献,当我们说,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指教育促进了个人的身心健康,用身心健康的人及他们的个性才华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3、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其实是指一个事件,只是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对立与矛盾的东西。只有国家本位或者政府本位才是与个人本位相矛盾的。因为,中国常常把社会与政府及国家混为一谈。才有这样的错误论述。怀特海无疑是个人本位论者。当他把教育的对象定位为有血有肉的人,教育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的时候,怀特海的目光完全聚焦在活生生的个人定位上。任何教育,如果没有落实到血肉丰满的个人层面,都是无效的教育。理解了这个逻辑起点,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了。 人,如果离开了文化,就有如鱼离开了水。个人的知识与社会发生关联,在于通过文化环境起作用的。因此,怀特海开篇即这样

4、说:“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对人类情感的感受。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见多识广,那么他在上帝的世界里是最无用且无趣的。”然而,这句话正好击中了中国传统国学的要害。中国的《论语》正是零零碎碎的信息,这些信息甚至称不上是知识,而是由圣人即兴发出来的一些感想。一个民族数千年来就靠这些东西作为思想活动的材料,也难怪,这些零碎的信息并没有给中国的读书人带来什么思维的乐趣。这也是中国读书人,自古就强调苦读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些既无用,又无趣的东西,只有靠了外在的诱惑,才能够不断维持下去。中国读书人并不追求真理,之所以还读书,是因为他们一直出于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5、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的自信与痴迷。在这里,怀特海所说的“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无疑是要落空的。事实上,中国的科举制度就是让读书人被那些呆滞的思想完全束缚的,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甚至连灌输知识都谈不上,中国的读书人只会背诵一些格言警句与圣人道德章句,用呆滞的思想教条来蒙蔽人们的眼睛,背上沉重的教条包袱,这是难免的。因此,减负在怀特海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他提出教育给学生的东西,第一是要精要,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第二,教给学生的东西一定要透彻。宁愿学得少一些,也要学得精一些。少而透彻的东西容易化为学生的思想与能力,真正吃透的东西,可以发生迁移,学生利用这些少而精透的东西去感受

6、世界的奇妙,体验发现世界的喜悦。这个时候,他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当人们理解了一切的时候,就等于是在宽恕一切。人的宽恕与理解是密切相联的,人们消除恐怖感,也常常源于理解。作为逻辑学家的怀特海,每每谈及知识,就要提到逻辑。这是中国人最致命的弱点。知识,一定要有确定的概念。而概念的清晰,一定是一个证明的过程。我们学习一个概念首要途径就是去证明它。证明,在中国的教育中始终是空缺的。圣人的独断语,常常让孩子背得死去活来,而且告诉孩子们,这就是知识,这就是真理。事实上,真正能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的知识,一定是通过质疑与反思及证明的知识。还因为,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

7、有用的知识,教育是有用的,有用性即体现在能够对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有帮助,对人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帮助,对社会生产能力提高有帮助。教育所教授的知识,对学生当下的生存即有帮助。能够被证明的东西,才可被利用,而被利用的东西,常常也是可以证明的。知识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现在无用,将来总有一天会有用处的状况。真正属于你的知识,是现在就可以用上。如果现在没有触及你的大脑,将来也不会产生什么触动。知识有如人吃下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