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旦的早期诗歌创作

论穆旦的早期诗歌创作

ID:3920082

大小:366.3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25

论穆旦的早期诗歌创作_第1页
论穆旦的早期诗歌创作_第2页
论穆旦的早期诗歌创作_第3页
论穆旦的早期诗歌创作_第4页
论穆旦的早期诗歌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穆旦的早期诗歌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4年第l期第17卷(总69期)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AINANNORMALUNlVERSITY(SoeldSciences)论穆旦的早期诗歌创作段从学(海南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穆旦早期的诗歌作品,表现了诗人与世界之间的异己性关系。这种异己性关系是穆旦接受中外现代主义诗歌传统影响的基础。在个人与世界的异己性关系中,穆旦认为个人的存在是自明的.i^同了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中的个人观念。这种认同导致了个人真实性的丧失,形成了其诗歌中分裂的自我群象.穆旦的诗歌创作.正是以其早期诗歌中分裂的自我形象及其困境为起点展开的。关键词:穆旦;诗歌;

2、异己性;中国现代主义中围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53(2003102—0050—06——/一现有的资料表明.早在1934年,穆旦就已经开始了诗歌创作。当时,诗人还是天津南开中学的学生,作品发表在<南开高中生》上。但在诗人自己编定的第一部诗集《探险队》中,开篇的却是1937年11月写下的<野兽》一诗,诗人自费印行的《穆旦诗集(1939—1945)》则干脆不收1939年前的作品。这种安排,显然包含了穆旦对自己早期作品的态度:它们是不成熟的。但对研究者探讨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来说,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却是极其重要的:它们展示了诗人最初的自我形态和对世界的基本感受方

3、式。同时,这些作品还表明了穆旦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传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研究者从中国新诗内部来理解其现代主义特征的形成及其发展。在穆旦的早期作品中,黑夜是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核心的意象,黑暗则是现实世界的基本底色。《夏夜》和《冬夜》是直接写黑夜的。在<夏夜》中,一切都是“黑暗。寂静”的,充满了无法忍受的窒闷。《冬夜》里同样弥漫着浓重的死寂:夜,不知在什么时候现出了死静,风沙在院子里卷起来了;脑中模糊地映过一片阴暗的往事,远处,有凄恻而尖锐的叫卖声。以黑暗或夜为背景的还有《更夫》、《一个老木匠》、<古墙》和散文诗《梦》。在《更夫》中,包围纷寂寞的更夫的是寒冷而死寂的冬夜,在《古墙》中.眼前

4、是在风沙申剥落着的荒凉的古墙,远处则圯西下的夕阳和越来越庞大的“黑暗击杀丁最后的光辉”。而在《一个老木匠》中,黑夜又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反衬着老人的生命之刚强:沉夜.摆出一条漆黑的街,震出老人的工作声音更为洪响。从街头处吹过一阵严肃的夜风,卷起沙土。但却不曾摇曳过,那门板隙中遗出来的微弱的烛影。从后来的发展看<一个老木匠》中的夜的形象,也正是穆旦全部作品中的夜的形象。显然,穆旦诗中的这种黑暗,来源于诗人与世界之间的异己性关系,它是诗人面对一个不安全与不可信ff的世界时生成的原始经验。在这个意义上.穆目早期作品中“反映人民疾苦”[I](P101)的成分.实际上是这种异己性关系的自然流露。这

5、种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异己性关系,既是诗人的自我意识之起点,也是诗人认同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个人”观幺的内在契机。在穆旦早期作品中,世界还有神秘和不可圳解的一面。<神秘》一诗,正是诗人对世界之神秘性的体认:你要说,这世界真太奇怪,人们为什收稿日期:2002—03—15作者简介:段从学(1969一)。男,云南太娃人,海南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大学中文承博士研究生。万方数据么要这样子的安排?我只好沉默,和微笑,等世界完全毁灭的那一天,那才是一个结果暂时谁也不会想得开。不过,正如诗人所说的那样,“宇宙间并没有什么神秘”,神秘的是人自己,因此世界的神秘与不可理解,实际上是诗人无法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与

6、方向的体现。这种对自我的位置与身份的不可知,在《流浪人》中外化成了流浪人的基本处境:一步,一步,一步⋯⋯天涯的什么地方?没有目的,可老是疲倦的两只脚运动着。一步,一步⋯⋯流浪人。这个流浪人,与单纯受物质生活的驱使而流浪街头的流浪人不一样,是一个苦苦寻找人生的目标与方向的精神流浪者。闻一多的<我是一个流囚》一诗很可能启发了穆旦,但在更大的范围内来看,这种永远的精神流浪者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常见的原型:“寻路者”形象。这一原型形象乃是“现代文学的基本精神所系,现代作家的激情所钟。”[2](P347)除闻一多的<我是一个流囚)中的“我”之外,鲁迅<过客》中的过客,戴望舒

7、诗中的寻梦者(《寻梦者>),路翎《财主的儿女们》中的蒋纯祖等等,都可归人这一原型。在这个意义上,穆旦早期作品实际上巳写出了自我的生存困境:个人被从异己性的世界中剥离出来,抛进了没有方向与目标的黑暗中。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育与成长的角度看,世界首先是作为一个异己性的他者而被意识到的。因此,对世界的不信任和由此而来的焦虑,可以说是个体对他置身其中的世界的本能体验。人类文化实践的根本目标,就是引导人类克服这种原初的本能体验,获得本体性的安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