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

ID:39208073

大小:55.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7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_第1页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_第2页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_第3页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_第4页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公元14世纪中国的江苏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三百年,清中叶后走向衰落,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剧种繁多,形式多样,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音乐,文学,民俗,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

2、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亦有“百戏之祖”的美誉。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北京的梨园子弟学戏,在同光年间尚是昆乱并学,到光绪庚子之后,则专学皮黄了”(梅兰芳)。昆曲原本是士大夫阶层观赏的典雅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崛起,昆曲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高节奏的需求和艺术价值观,再加上昆曲本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误区,使得原本的优势变成阻碍它发展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争不过新生的“花部”,皮黄戏逐渐盖过昆曲的势头。从清代中叶开始没落,戏班子和表演名家逐

3、渐减少,每况愈下。昆曲在当今社会中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曲艺界人士及社会文化名流的鼎力支持关系很大,更与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和表演形式以及艺术特征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表现在它的音乐,语言文学,演唱技巧,舞台美术,角色分工等各个方面。昆剧行腔与京剧不同,京剧声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腔,故又称皮黄戏。昆曲声腔只有昆山腔一种。昆山腔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它腔调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故又称为“水磨腔”,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和加工,融北曲和弋阳、海盐

4、等南曲诸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它无论在曲调旋律、演唱技巧、戏剧性的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较以前诸腔更为完美。在音乐方面昆剧的乐器配置较为齐全,大体由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主乐器是笛,还有笙、箫、三弦、琵琶等。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剧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几百年冠绝梨园。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适应不同场合,后来也被许多剧种所搬用。戏曲的音乐包括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前者以京

5、剧为代表,后者以昆曲为代表。昆剧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最流传的南曲曲牌如《游园》中的【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琴挑》中的【懒画眉】,【朝元歌】;北曲中有"端正好","新水令","醉花荫","点绛唇","粉蝶儿","斗鹌鹑","一枝花","集贤宾",等八套。昆曲中在应用曲牌时构成联套,(又称套数)通过联套的选用、调剂、对比组成一个整本大戏的音乐和文学结构,基本上一出戏是一个套数。在语言文学上,它继承了古

6、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点,采用了长短句结合的方法,使每句参差错落,枢密相间,把汉语的音乐性发挥得非常充分,通过字调,韵律,字法结构,产生一种刚柔相济,长短和谐,轻重妥当的艺术效果。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昆曲演唱的特点是"以字行腔",腔

7、跟字走、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而是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从而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载歌载舞”,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

8、义的有效手段。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即慢、小、细、软、雅。昆曲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