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

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

ID:39209922

大小:257.8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7

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_第1页
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_第2页
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_第3页
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_第4页
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三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曲型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证地看问题材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出现,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2.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们对我国历史的

2、发展和进步都作出了一定贡献。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双方胜负的原因。3.疑点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克服《三国演义》给我们带来的曹操是白脸奸、诸葛亮是神的错误印象,培养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4.解决办法以教师启发式的讲述为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阅读归纳,教师综合分析,图示讲解。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1.教学挂图:《官渡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形势图》2.曹操像、诸葛亮像3.课本插图:《三顾茅庐》五、学生活动设计1.结合课文

3、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师在讲述时多启发设问,牵引学生思维,参与学习。2.针对课本内容,指学生朗读、阅读归纳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组织学生讨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胜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依据史实评价曹操和诸葛亮,纠正小学、戏剧中的正统观念人物神化的错误。4.指导学生制作并填定“三国建国年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六、教学目标(一)明确目标见“素质教育目标”。(二)整体感知从公元220年到589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东汉末年各军阀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出现了魏、蜀

4、、、吴三国鼎立的局面。280年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局面。由于各种矛盾激化,西晋统一时间只有36年就迅速灭亡。随后,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由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叫做南朝。淝水之战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叫做南朝。淝水之战之后,北方抚后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国五个朝代,历史上叫做北朝。南北朝同并存。三国两晋北朝时期,北方长期分裂割据,连后战乱,社会生产的发展到了一定影响,但北方各族人民在生产和斗争中接触频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恢

5、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江南地区由于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抚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开发了江南,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在第15课中我们学习了、“黄巾起义”,谁能谈谈这个起义的特点是什么?它原后果怎样?2.导入新课经过共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腐朽的东汉王朝趋于瓦解而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公开举兵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从此,我国历史自秦以来400多年的统一局面结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限,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阶段,

6、共约370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指导学生在课方前的导言中找出):一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出现大分裂;二是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从20课到25课我们将学习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今天我们抚学习第20课三国鼎立(板书课题)。3.讲授新课同学匀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吗?大家还记得那首主题曲吧:“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还记得剧中再现了哪些英雄人物?(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电视剧把许多英雄人物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眼前,剧中人物虽经过后人艺术创造,但他们大多也是有历史依据的。今天我们就对曹操、诸葛亮来一番是非成败的评论吧。(板书)一

7、、官渡之战(一)背景(板书)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拥有军政权的州郡官吏乘机扩大武装力量,争夺地盘,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今河北中部、山东东北部和山西),势大地广;刘璋占据兖、豫二州(今河南和山东西南部);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刘璋占据益州(今四川);孙权占据洒东(今长江下游以南);还有立足未稳的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各地军阀为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曹操在他的《蒿里行》诗中描写当时的凄凉景像时写道貌岸然:“铠甲生虱,百

8、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希望有安定的生活,希望统一。同学们想想,统一两面个------曹操和袁绍在各方面都要牮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渴望结束战乱、实现国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