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皮影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论文

衡东皮影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论文

ID:39231122

大小:4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8

衡东皮影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论文_第1页
衡东皮影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论文_第2页
衡东皮影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论文_第3页
衡东皮影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论文_第4页
衡东皮影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衡东皮影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衡东五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衡东皮影戏研究时间2009年9月-10月年级高一指导老师谭振武组长陈星星课题组成员陈星星、周倩、李佳、陈小燕、谭洁玉、谭涛、李磊、罗辉煌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衡东是我们的家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近年来,皮影戏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消亡。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已臻临灭绝的境地,加之世界文化竞争的严峻形势,对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2、对现存皮影戏实施抢救、保护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二、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2、查阅资料3、采访三、研究过程:1.研究准备⑴到图书馆及网上查阅,收集各类有关资料 ⑵选定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进行实地采访,拍照或摄影2.小组交流: ⑴了解衡东皮影戏的历史和现状⑵对于保护与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衡东皮影戏,提出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四、研究结果老师指导学生写论文和做课件。学生作品有:1、采访记录《采访皮影艺人许美桂老先生》衡东五中陈星星、谭洁玉指导老师谭振武2、论文《衡东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衡东五中陈星星、周倩、李佳

3、、陈小燕、谭洁玉、谭涛、李磊、罗辉煌指导老师谭振武3、课件《衡东皮影戏》存入光盘衡东五中陈星星、周倩、李佳、陈小燕、谭洁玉、谭涛、李磊、罗辉煌制作课件指导老师谭振武4、课件《皮影的制作》存入光盘衡东五中谭洁玉、谭涛、李磊、罗辉煌制作课件指导老师谭振武5、课件《皮影戏剧中角色脸谱》存入光盘衡东五中陈星星、周倩、李佳、陈小燕制作课指导老师谭振武衡东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衡东五中课题组成员陈星星、周倩、李佳、陈小燕、谭洁玉、谭涛、李磊、罗辉煌指导老师谭振武衡东皮影戏的起源大约为清顺治初,衡山福田铺乡农民彭凤举,从外地学艺

4、归来,成立皮影戏民间组织“老龙会”,从此开创了衡山、衡东皮影戏的先河。衡山、衡东皮影戏流传甚广,遍布衡山、衡东县及周边地区,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衡山、衡东皮影戏是一种以渔鼓说唱与纸型或牛皮影子相结合的摹拟戏。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曲剧本等都被吸收为影子戏桥路,剧目多达2000余出。二三人包打包唱的演出形式,充分体现了皮影戏艺人的高超才艺。特别是用地方方言演唱的四平腔,更是圆润甜美,独具特色。广泛吸收了戏曲音乐、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小调的营养成份,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在影型制作上趋于完美。吸

5、收了剪纸、绘画、雕刻等门艺术的精华。造型美观,惟妙惟肖,十分逼真。     衡山、衡东皮影戏的特点、特色,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国外学者的浓厚兴趣,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学报以较大的篇幅刊登了衡山影子戏的图文资料。日本学者不远万里,亲临衡山、衡东实地考察。省、市的一些专家对衡山、衡东影子戏也进行了剖析和论证,认为至少有两个主要价值:(一)、学术价值。对作为衡山、衡东地区传统、民俗、地域文化之缩影的衡山、衡东影子戏的抢救和保护,将带动和促进广大农村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同时,对丰富和完善地方戏剧史,地方民间艺术史都将

6、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二)实用价值。对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衡东的乡里人家有喜庆,必请班子入户,演唱一出或数出连台戏,左右邻居围而观之,很是热闹。1966—1977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四旧”禁演。1978年影子戏复起,1979年农村形成影子戏热,演出队伍由80多个增加到217个,演员400多人。1980年,湖南省在衡东举办全省皮影戏会演,衡东代表队的寓言剧《老鼠告状》和童话剧《哪吒闹海》获一等奖。1983年地区文化局领导亲自率衡东皮影戏示范演出队

7、赴江西省宜春地区交流演出10多场。而当今衡东县皮影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的危机,一是没有了市场。当今高科技时期现代传媒市场的严重冲击,以电影、电视、电脑网络等影视技术的广泛运用,直接对人们的视觉、听觉予以强烈的感观刺激,让人们喜爱的畅快淋漓,陷于其中不能自拔。现代传媒技术的广泛运用赢得了人们的时代需求,不再会有人撵场子、端凳子去看那些过时的皮影戏。我们采访了衡东县大浦镇荷塘村71岁皮影艺人许美桂老先生,他说在皮影戏火红的八十年代,他的生意出奇的好。每年演出多达到260多场,收入不少。近年来生意冷清,早几年每年演出

8、二三十场,去年演出了五六场,而今年一场演出也没有。二是难以推广。皮影戏腔调虽悦耳动听,但旋律毕竟单调;剧目台词多以古文言文对白,有些晦涩难懂,不迎合现代人话语;故事情节冗长,节奏进展缓慢,其主说唱基本由一人承担,言语枯燥,不具备现代人物性格多样性;搭台表演受场地、天气影响,场面小,加之唱、挑就那几位专业人士,别人不能担当代替,因为难以普及推广。三是没有了传人。在盛传皮影戏的衡东县白莲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