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

ID:39305204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30

蜀道难说课稿_第1页
蜀道难说课稿_第2页
蜀道难说课稿_第3页
蜀道难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蜀道难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蜀道难》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歌《蜀道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学过程5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我对这首诗歌的教学设想。【说教材】本诗歌选自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欣赏七首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在人教版必修3编写说明中明确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3个方面:一是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成就,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二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古人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毛诗序》)。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三是抓好朗读和背诵,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本课说明:《蜀道难》是最能反映“盛唐气象”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杰出代表作。而且编者把它放在本单元的第一感性理解课,其示范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吧它作为重点讲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说学情】学生刚刚从高一跨入高二,虽然已经有过几年学习诗歌的经验,但大部分学生对于诗歌鉴赏还只是停留在机械诵读和感性理解层面,而未进入通过对鉴赏诗歌的技巧的掌握从而达到自主解读诗歌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也能够提升学生鉴赏古

3、诗的能力。【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我把学习这篇诗歌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安排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读音与含义。大体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针对单元教学目1和目标3)2能力目标:能通过分析物象特点和运用艺术手法去把握诗意,理解诗情,品味诗风。(针对单元教学目标2)3情感目标:发挥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像力,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读书经验来品味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气壮阔胸襟,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目标2、3)(二)重点难点1重点:达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2难点:完成“情感

4、目标”【教学方法】:  采用诵读法。问题探究、点拨法,自主赏析法。为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结合教学目标,采取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诵读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诵读法。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第二、讨论法。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    第三、启发、点拨法。当学生陷入迷途时

5、,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该发挥了,教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    第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教学过程】 我本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依据认知规律安排了如下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李白可以说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提起李白,我想给大家提三件事:一是诗,二是酒,三是剑。李白是诗仙,杜甫说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

6、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说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还是个剑客,他自称“十五好剑术”,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并写下了“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这样的诗句。那么,对于李白的诗、李白的酒、李白的剑,诗人余光中曾在一首小诗中作过非常生动的评价,他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衣袂翩翩的李白,他是那样的洒脱、那样的长超拔不群。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耀眼的灵光。(4幻灯片主页面展示蜀地山势巍峨峭拨的

7、图片,加上清幽的音乐,学生马上有了追求壮美的感觉,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及情感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豪放飘逸的风格,激发对本篇学习的兴趣)(1)李白诗句回忆(因为学生对李白诗歌比较熟悉,所以在这里教师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与学生交流背景资料: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时所作,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很多是诗人的想象,因此这首诗被誉为“奇之又奇”的乐府诗。(课前布置的这项作业是有意识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因为诗歌鉴赏首先就要知人论世,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