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之以景作结

诗歌赏析之以景作结

ID:39308792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30

诗歌赏析之以景作结_第1页
诗歌赏析之以景作结_第2页
诗歌赏析之以景作结_第3页
诗歌赏析之以景作结_第4页
资源描述:

《诗歌赏析之以景作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中的“以景作结”            以景作结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往往以一种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题材不同,作用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大致有四种情况。1、就情取景,渲染气氛。      用来渲染气氛的景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唐宋诗词中,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悲愤、惆怅一类感情作品的结尾,用让人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来渲染气氛(如暮日、寒鸦、风雨、夜月等),以烘托此类情绪。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

2、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画线句从全词的位置上看,在结尾处,且是描写,属于典型的“以景作结”的写法;从题干的提示语“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得知是“寂静”的场面,自然是“动静对比”。如果不知道“以景作结”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很好作答。       另外,描写音乐的诗歌结尾的景,除渲染气氛的作用外,又是用视觉的形象来总结听觉的感受,它们是诗人经过美妙音乐的感染后,得到净化的心灵的投影。诗人出神入化,说明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而在怀古的作

3、品中,结尾的景既用于渲染气氛,又暗含对比以抒发古今兴亡之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古今长存的景物来对比人生的短暂或过去的盛况难久,如王勃的《滕王阁诗》中“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是用今日的颓败和昔日的兴盛对比,如“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2、因人写景,篇末传神:      一是以壮美的景物烘托人物的英雄气概。如王维的“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辽阔、远大的境界作为将军回首望远造型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气势雄伟,使将军的形象显得威武矫健,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二是用人物居住

4、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情趣和精神风貌。如韦应物《休日访人不遇》: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诗人在奔忙了九天以后,好容易盼到了假期,于是就去寻访他的诗友。虽然没有见到人,但朋友居住的环境却启发了他:怪不得你诗的构思,使人看了连骨头都觉得清爽,原来你的门前是澄清的流水,而又面对白莹莹的满山积雪啊!虽然他的诗友并没有在诗中出现,但结句对友人居住环境的描绘,就把友人那清爽淡雅、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暗示给了我们。3、景为我设,意象象征。      即诗词结尾的景以象征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诗中所谓的

5、象征,就是诗人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通常利用象征性的景物或借助比喻来完成。如李商隐的《忆住一师》: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风。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全诗没有一句明写自己对僧人的感情态度,但最后一句的描绘,无疑象征了僧人高洁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僧人的敬慕怀念之情。         借助比喻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的例子也不少见,最典型的是贺铸《青玉案》的结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种景象既写出了南方“梅子黄时”的物候特征,眼前凄迷的景物烘托了

6、“愁”情;同时又借助比喻象征:“一川烟草”象征愁之无头无绪,“满城飞絮”象征愁之多,“梅子黄时雨”象征愁之无休无止。         需注意的是,诗词结尾的景不尽是眼前之景,也有虚景。          一是把将来会出现的景象放在诗尾,来为现时的情感服务。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结句“明朝挂冠去,枫叶落纷纷”,就是借将来会出现的景象来烘托自己现在“将军已去、大树飘零”的无人赏识之感,可谓意在言外。杨凝的“明朝骑马扬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送客入蜀》),也是这种用法。      二是用过去曾出现过的景象写在尾句,来抒发自己现时的情感。如晏

7、几道的《临江仙》尾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写的就是过去词人和小萍初见,小萍弹完琵琶后踏月归去的情景,它充分说明了词人对这一印象的久久不能忘怀,传达了他现时的相思之情。李商隐“却忆短亭回首处,夜来风雨满池塘”(《寄怀韦蟾》)也是此种用法。          总之,“融情入景,以景作结”是中国古代诗歌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例子不胜枚举。它可以创造一种意味深长、余味无穷的意境,使诗歌含蓄蕴藉,言浅意深,创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