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

ID:39322932

大小:18.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30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_第1页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_第2页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_第3页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_第4页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保定二中分校于婧雯【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作品、作家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材分析】本文是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儿童和成人两种视角对儿时与保姆阿长发生的故事进行了回忆。作者用儿童的口吻叙述,以儿童的视角来评价阿长的行为举动,体现了少年

2、鲁迅的天真与幼稚。而在文章结尾处,作者又以一个成人的视角,用诗般的语言为已逝去的阿长进行祈祷,表现成年鲁迅对于阿长的深深的爱。阅读本文,会唤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会有很多切身的感受。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鲁迅对于阿长的态度变化,体会人物特点,更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并有感于现实生活,引导教育学生珍视生命中陪伴自己的每一个人。【学情分析】初一下学期,学生已对《朝花夕拾》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和方法去探求新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同时

3、,初一学生的理解力有限的,对于鲁迅先生文章的解读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多加指导,适当增加相关文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教学目标】1.根据文章内容,归纳少年鲁迅与中年鲁迅对阿长所持的不同态度。2.结合拓展资料,理解鲁迅先生态度变化的原因。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感恩教育。教育学生珍视父母,珍视陪伴在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文章内容,归纳少年鲁迅与中年鲁迅对阿长所持的不同态度。2.教学难点:结合拓展资料,理解鲁迅先生态度变化的原因。【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探究法朗读法【教学手段】

4、采用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进行引入,明确本课同为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涉及到保姆阿长的名篇——《阿长与〈山海经〉》。出示资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

5、时,也常常这样想。二回顾旧知:鲁迅与《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樟寿,1898年更名为。中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和家。《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集,原名,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先生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出清末至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景象。以填空接龙的方式回顾有关鲁迅和《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强调《朝花夕拾》的特点: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三自读检测1字词识记与理解(基础知识)选取易错的字形或读音进行辨别并改正;选取四字词语和书面语理解含义。2解题(掌握文

6、中的基本信息)请学生用文中语句进行回答。阿长是谁?《山海经》是怎样的一本书?阿长与《山海经》有何联系?鲁迅对于《山海经》的态度,我们可以从文中找到明确的答案,而鲁迅对于阿长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四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看在岁月流逝过程中,鲁迅眼中的不同的阿长五探究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态度1小组合作精读第3—22自然段,勾出文中能够体现少年鲁迅对阿长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时间5分钟)2小组展示,进行评价。3理解难点在于阿长所讲得“长毛”的故事的确让“我”产生了敬意。但这种敬意不是对阿长本人的尊敬

7、,更多的是由于违背常理的荒诞故事是少年鲁迅所不能理解的内容,因而产生了一种畏惧之情。4教师总结: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是厌烦、心存隔膜、轻视。六探究中年鲁迅对阿长的态度及变化原因1自由朗读文章最后两自然段,体会鲁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时间2分钟)2明确态度变化为可怜、祈祷、怀念。3结合所给资料,小组讨论中年鲁迅为何改变了对保姆阿长的态度?(时间3分钟)(1)鲁迅在1925到1926年间曾经大病(肺病)复发。许广平在致谢敦南、常玉书的信里说,鲁迅“面面受敌,心力交瘁……病情甚重。医生有最后警告,但他本抱厌

8、世,置病不顾……要一时的麻醉了自己,偷偷的又伸手到酒杯里了。”—《鲁迅〈朝花夕拾〉研究》(2)鲁迅一生从未写过自己的母亲,在离开这个世界前,他曾对冯雪峰谈到想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并且说“母爱是伟大的”,但他毕竟没有写出;他留给我们的,就是这篇同样给予他童年生活以真正的爱的“保姆”的怀念文字。—《解读语文》4小组展示,进行评价。5教师总结:当中年鲁迅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再次回想起自己的保姆长妈妈时,所体会到的更多的是她的爱和温暖。阿长,一位典型的旧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