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

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

ID:39345107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1

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_第1页
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_第2页
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_第3页
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_第4页
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维走向多元            ——我在语文研究性课堂中的一点尝试王 黎1、什么是“比较阅读”?2、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比较阅读策略?3、怎样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抓住了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占领了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阵地。正因为此,当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时,阅读教学当仁不让地成为话题、议论的聚焦点。  一年来,致力于语文研究性课堂的建立,便有机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反思、审视自己的课堂。我希望着学生和自己一起去研究语文,感受语文的美丽与魅力。“比较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让我惊奇地发

2、现,学生的思维走向多元。什么是“比较阅读”?“比较”,是对事物进行辨别,发现异同、高低等差别。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形式。只要思考,人们就会运用“比较”,不管有意的还是潜意识的,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比较法的运用,在教学领域中并不陌生。“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指在我们的课堂中采用这种研究学术的新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在比较中阅读,在比较中发现,在比较中感悟,在比较中吸取。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较。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比较阅读策略?6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维走向多元            ——我在语文研究性课堂中的一点尝试王 黎1、什么是“比较阅读”

3、?2、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比较阅读策略?3、怎样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抓住了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占领了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阵地。正因为此,当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时,阅读教学当仁不让地成为话题、议论的聚焦点。  一年来,致力于语文研究性课堂的建立,便有机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反思、审视自己的课堂。我希望着学生和自己一起去研究语文,感受语文的美丽与魅力。“比较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让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思维走向多元。什么是“比较阅读”?“比较”,是对事物进行辨别,发现异同、高低等差别。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

4、维形式。只要思考,人们就会运用“比较”,不管有意的还是潜意识的,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比较法的运用,在教学领域中并不陌生。“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指在我们的课堂中采用这种研究学术的新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在比较中阅读,在比较中发现,在比较中感悟,在比较中吸取。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较。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比较阅读策略?6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多元思维的特征。多元思维应具有以下特征:  1、多样性。不仅表现在对同一问题的解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答案的丰富性上,还表现在他们思维的方式的不同: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类推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2、创

5、新性。这种思维活动应区别于大众,它是一种追求新意的思维活动,表达的是自己全新的理解。  3、深刻性。这种思维活动不是表面的行为的创新,它应该通过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思维方式发现一元思维所无法涉及的层面。  4、独立性。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得的启迪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它应该是学生自主感悟,独立思考的成果。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阅读陷入“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学生学得苦、乏,老师教得繁、累。新学期新书下发,学生拿起的第一本书是语文,可选择最不喜欢的课程时又往往是语文,是什么让学生从最爱到最厌?是我们的课堂,是我们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试想,当我们的阅读

6、教学让孩子们看见万千世界,当我们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们发现别样洞天,学生还会厌吗?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就是这发现世界,感受美妙的钥匙!  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的一切。  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的运用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它让学生和教师平等地研究,平等地探索。而就在这共同的探索中,学生的思维走向多元。我以为,这正是比较阅读教学法的价值所在。怎样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策略?6  其实我们平日里许多课堂都能看见比较阅读教学的影子,如在品味词句时常常会对比着感受,如在朗读时常常变换着不同的语气体悟文章的感情色彩。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还不能成为一种模式,

7、还没有形成体系。比较阅读教学应以“比较”为主干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1)同类课文、同类题材、同类体裁的比较。  教材的编排往往具有可比性原则,单元中的课文往往文体相同或相近。一个单元中的阅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共性,当然也具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可以对这样的单元课进行比较阅读,在共性中发现个性,在个性中总结共性。  如苏教版五上就有这样一组非常相近的课文——《莫高窟》《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描绘了祖国的风光。第六单元《天火之迷》《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