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

ID:39448154

大小:8.24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7-03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_第1页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_第2页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_第3页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_第4页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闵忠荣2012。10研讨内容导言城市地震灾害城市洪涝灾害城市地质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安全城市建设途径及案例1.导言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从56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极易导致社会失序、分配失衡、百姓失业和道德失范以及各种生产事故,是社会风险的“高发期”。而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面临着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带来的的双重挑战。提高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章内容框架:1.1

2、城市灾害的定义和分类1.2城市安全问题的新特点1.3安全城市的评价体系1.1城市灾害的定义和分类第一章导言根据城市灾害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城市自然灾害(如城市地质与地震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城市洪水灾害、城市海洋灾害等)和城市人为灾害(如战争、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传染病流行、生产事故、环境公害、城市生物灾害等)。根据城市灾害发生的时序和因果关系,可以分为原生灾害(导致次生灾害的主灾)和次生灾害(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地震工程结构、设施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3、等;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海啸、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及后续引发的洪水等;由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引发的疫病蔓延等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堰塞湖等地震、地质灾害雪灾融雪型洪水风灾房屋、桥梁坍塌或者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战争饥荒、暴乱等1.1城市灾害的定义和分类第一章导言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1996-2010)》中,把地震、洪水、气象灾害、火灾和地质灾害等五大灾种列为导致我国城市灾害的主要来源,它们同时也是国家认可的主要城市灾种。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公共事件应急条例》,要

4、求城市管理者及城市安全减灾科技工作者,要从城市自然灾害、城市人为事故、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城市社会恐怖事件四个层面去把握城市安全的态势。这些城市灾害具有几个一般性的特点:(1)突发性;(2)大多数情况下的不可预测性;(3)具有次生性、衍生性;(4)很大的破坏性1.2城市安全问题的新特点第一章导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涌现“9·11”、SARS、H1N1病毒等事件都促使非传统的城市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人类对其发生规律的未知。涉及的城市领域主要有: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水资源

5、安全、恐怖主义的袭击、信息系统的安全、人口安全及城市建设的安全问题等等。综合灾情观的建立城市灾害几乎包含着灾害类型的全部,且致灾机理复杂。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灾害类型,急需倡导城市的大安全观及综合减灾观。建立一个以市长负责制的城市综合减灾体制,突破部门负责制的单灾种管理体制。常规安全建设与应急体系并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在防灾减灾上的成功做法是既有强大高效的综合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同时也有长期坚持,配置合理的常规防灾基础建设。2.城市地震灾害地震是城市最突出的灾害之一。地震按照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

6、大类;按其成因又可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地震震中分布(2300B.C.-2000A.D.)图第二章城市地震灾害1)城市建筑物抗震设计2)城市交通生命线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4)地震次生灾害的防范5)城市抗震减灾规划体系2.1城市抗震防灾主要措施第二章城市地震灾害1)城市建筑物抗震设计我国2010年12月1日颁布了最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全国采用统一的设防原则、设防目

7、标,建筑防御地震的标准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资料来源:张红红.防震减灾引导城镇规划与建筑再生.城市环境设计,2008,(06)日本抗震建筑设计施工要求抗震建筑体现在形体抗震设计和结构选型、结构设计等几方面,具体措施有:(1)建筑的选址:按建筑物的性质和重要程度选择建设场地,对生命线工程、政府机关和大量公共建筑严格避开不易建设的地段。(2)地基处理:确定场地后对地震地质和工程地质进行勘察,以勘察的数据进行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对于地质较差的场地要进行地基处理。(3)建筑形体:简单的形体抗震性能

8、好,建筑平面力求规则、对称、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均匀。(4)以基本烈度为依据,严格执行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合理确定抗震结构体系,宜有多道抗震防线,避免因部分结构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6)建筑的抗震技术,耐震、制震和隔震技术在日本建筑中已广泛应用。日本针对房屋防震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第二章城市地震灾害2)城市交通生命线对重要的交通路线,严格控制临街建筑的高度和抗震能力,既避免建筑损毁对交通生命线的威胁,又便于救援与疏散组织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