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关系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测度

基于耦合关系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测度

ID:39452808

大小:52.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3

基于耦合关系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测度_第1页
基于耦合关系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测度_第2页
基于耦合关系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测度_第3页
基于耦合关系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测度_第4页
基于耦合关系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测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耦合关系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测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耦合关系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测度收稿日期:2011-06-04�作者简介:仇娟东,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及区域经济发展。�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1KRM58)。摘要24新时期,土地利用的属性决定了土地利用能同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而这两种效益的交互耦合进一步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本研究建立了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模型,设计了分别测度这两种效益的指标体系,用熵值赋权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土地利用中这两种效益的系数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系数。结果显示:第一类地区是

2、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均较好的上海市;第二类地区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好但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的地区;第三类是生态环境较好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第四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环境建设更为落后的地区;第五类是生态环境建设滞后但社会经济发展更为落后的地区。最后,对每一个类型的成因和未来发展思路作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又说明了中国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仍较为有限、整体效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提高我国土地利用效益的现实选择等基本政策含义。�关键词土地;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熵值赋权法�中图分类号F301.2文

3、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1-0103-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1.0171978年以来的30余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1]。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2]。可见,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4、的非协调性和土地供求总量的矛盾性是中国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和推动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便成为管理层关心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24目前,国内学者们对土地利用效益方面的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定性研究方面,张忠国、高军[3]认为土地资源具有经济特性和生态特性的双重属性,从而土地利用也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二重效益;李边疆、王万茂[4]认为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耦合关系,并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实质。在定量研究方面,诸

5、多学者运用动态耦合模型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情况,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将相应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益划分为不同阶段[1,5-6];王瑷玲等[7]构建了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的指标体系,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山东省宁阳县的土地利用情况,并将评价结果分为不同等级;陈伟、吴群[8]构建了包括经济规模、集约程度、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基于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南浔经济开发区土地开发的最终效益,并得出该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不太协调、开发效益较差的结论。�24综观上述研究,这些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指标体系,学者们逐步建

6、立了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取舍或组合,这些指标的具体衡量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数据类型,学者们分别运用了截面数据、序列数据和简单面板数据,但以序列数据和简单面板数据居多,综合截面数据较少;第三,研究区域,主要是针对某一城市或省(区)进行分析,而对中国整体的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的评价较少;第四,评价方法,除了用于评价的主体方法不同之外,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的具体方法也存在差异。综上,本研究将从土地利用的基本属性出发,建立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以200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

7、度分析法来测度各地区土地利用中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水平,从而为各地区土地的科学、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1土地利用效益系统、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1.1土地利用效益系统�24在新形势下,土地具有资本、资产、资源“三位一体”的属性[9],而正是这种属性使得土地成为“经济――社会――生态”组成的复合系统,也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益相应地是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组成的复合效益体系。在该复合效益体系中,由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土壤、改善小气候、改善大气质量、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组成的生态环境效益子系统反映了土地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由食物生产和原料供应等所反映的

8、经济效益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