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概况》PPT课件

《大豆的概况》PPT课件

ID:39469528

大小:727.6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04

《大豆的概况》PPT课件_第1页
《大豆的概况》PPT课件_第2页
《大豆的概况》PPT课件_第3页
《大豆的概况》PPT课件_第4页
《大豆的概况》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豆的概况》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豆的概况大豆是当今世界上第五大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大豆是近40年来种植面积增加最快,产量增长最多的作物。二、世界大豆生产概况大豆的化学成分大豆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此外,大豆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磷脂、维生素、肌醇、染料木甙、异黄酮甙、各种酶类以及粗纤维等,大豆种子一般含水10-13%,大豆中含蛋白质的多少,与种子品种、土壤及气候条件有关。大豆品质的好坏,对制油和提取食用蛋白质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全大豆化学成分表成分组成水分粗蛋白N×6.25碳水化合物粗脂肪灰分全粒(%)15-1936-5014

2、-2413-243-6子叶(%)10.643.314.620.74.4种皮(%)12.57.021.00.62.8胚(%)12.036.917.310.54.1全粒均值(%)94017184.6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大豆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约占总质量的25%,其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成分为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毛芯花糖等低聚糖和阿拉伯半乳糖等多糖类。成熟的大豆中淀粉含量为O.4%~0.9%。另外,在成熟的大豆中不含葡萄糖等还原糖。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分为可溶性与不溶性2大类。在全部碳水化合物中,除蔗糖外均难以被人体消化,其中有些碳水化合

3、物在人体肠道内还会被菌类利用并产生气体,使人食后有胀气感。因此,大豆用于食品时,要采取措施除去这些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大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大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其中的低聚糖,包括水苏糖、棉子糖(蜜三糖)和蔗糖等,大豆中的低聚糖含量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水苏糖含量约占总质量的4%,棉子糖约1%,蔗糖约5%。低聚糖在酸性条件下对热稳定,其甜度约为蔗糖的70%。人体内的消化酶不能分解水苏糖、棉子糖,因此不能产生热量。但人体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属中的几乎所有菌种都能利用水苏糖和棉子糖,而肠道内的有害细菌则几乎不能利用。水苏糖和棉子

4、糖是人体肠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对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将其应用于食品中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大豆中的不溶性碳水化合物大豆中的不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相当复杂。种皮中多为果胶质,子叶中多为纤维素。这些碳水化合物的一个共性就是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称为“食物纤维”。食物纤维进入消化道中,在胃中吸水膨胀,增加胃的蠕动,产生饱满感,延缓胃中内容物进入小肠的速度。而进入肠道内的食物纤维有延缓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因此它可以降低对糖、中性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大豆中食物纤维用于食品既廉价又丰富,而

5、豆渣是开发利用大豆中食物纤维的良好资源。大豆蛋白质根据蛋白质溶解性的不同,大豆蛋白质可以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两类。一般清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5%左右,球蛋白占90%左右。球蛋白可用等电点(pH值为4~5时)法沉淀析出,再用超速离心分析法分为2s、7s、11s和15s4种沉降系数不同的球蛋白组分,其中7s和lls球蛋白之和占总蛋白含量的70%以上,它与大豆的加工性关系密切。大豆球蛋白分子的长轴与短轴长度比小于10:1。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基所占体积较大,亲水性也差,而彼此之间的亲和力很大,从而形成卷曲一螺旋结构。疏水基一般转向螺旋的内部

6、,当球蛋白变性时,次级键打开,肽链舒展,由水溶状态转为不溶状态的纤维蛋白结构。脂肪大豆中脂肪含量约为18%,大豆油在室温下呈黄色液体,为半干性油,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达97.5%,为优质食用植物油。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0%以上。大豆油中含有1.1%~3.2%磷脂,主要为卵磷脂和脑磷脂。卵磷脂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脑磷脂具有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大豆油脂中的不皂化物主要是醇类、类胡萝卜素、植物色素及生育酚类物质,总含量为0.5%~1.6%。大豆的抗营养成分在生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血球凝聚素、脲素酶、植酸、激素等抗营养因

7、素。   这些抗营养因素有的能抑制人或动物体内胰蛋白酶的活性,使人或动物不能正常地消化吸收蛋白质,甚至会造成人畜轻度中毒。因此,人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大豆或喝了没有煮开的豆浆,会引起腹胀、腹泻、呕吐、胃肠胀气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全身虚弱、呼吸急促。  不过大豆中的绝大多数抗营养物质对热不稳定,在100℃高温下即丧失活性,只要把大豆或豆制品充分加热并加适当处理,便可消除或降低抗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脂肪氧化酶脂肪氧化酶可以催化氧化含顺-1,4-戊二烯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脂肪酸酯,生成氢过氧化物。大豆中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很高,当大豆子

8、粒破碎后,只要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它就可以与大豆中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底物发生降解反应,其途径为:脂肪氧化酶                          醛,醇,酮,呋喃亚油酸或亚麻酸————————氢过氧化物———————a-酮类环氧化物,羟基脂肪酸其降解产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