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社科文复习

高考社科文复习

ID:39471974

大小:1.04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04

高考社科文复习_第1页
高考社科文复习_第2页
高考社科文复习_第3页
高考社科文复习_第4页
高考社科文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社科文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科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诠释:社科类现代文(一般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这些考点:1.理解: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③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近几年高考中的社科文阅读题,选用的无论是社会科

2、学文还是自然科学文,其难度都不大,但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与训练中,应加强对概念、判断、推理等知识的认知和关注。因为“科学”表述的东西往往具有唯一性,而命题者却喜欢故意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上设计出一些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东西。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高考考纲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4.作品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5.作品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7.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命题特点1、考词语理解,句子理解,信息筛选和推断;2、

3、考语言理解,文意把握,而不是专业知识;3、考思维能力,精读能力,而不是速读能力;考查内容:注重文化积淀,关注传统文化。命题者多从民间传统艺术、经典文化、文化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选材,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考查形式:从题型上看,2012课标全国卷、大纲全国卷、山东卷、天津卷、江西卷等为三个选择题,其他省份如湖北、湖南卷采用选择题加简答题的形式,还有的省份则直接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考点预测:选择题,9分近五年山东卷08、《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09、《断桥考》10、《人生的四境界》11、《衡中西以相融》12、《围棋与国家》前两年侧

4、重考古方面,10、11、12年主要侧重于人文、文化,总体难度不大。答题误区:1、沉不住气,耐不下心,一看头大,一做就烦。(心态)2、题干审读仓促,弄错要求,以致选错。(审题)3、缺乏勾画和比对意识,只凭阅读时的大致印象,就对选项作出判断,常常导致错选。(习惯)4、不了解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方法,无从下手,盲目选择。(方法)基本做题原则找和比将各个选项在原文中相关语句找(标画)出来,仔细对比意思是否一致(不是词语是否完全相同)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一步:划读原文找“关键”有意注意原文中的关键句:文中出现的概念;每段开头结尾的句子;表

5、明观点态度的句子(包括作者本人的和引用的他人的)有意注意原文中的关键词:反复出现的词语(文章中心)表示可能的词语:可能、也许、大概、传说等表示时态的词语:将来、预测,已经、了等表示范围的词语:全部、全都、部分、某些等。关联词语:只有才,只要就;不是而是,不只是而且是;因此,所以等第二步:审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推测”

6、“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注意答非所问)第三步:对读题目,找原文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并在原文标画出来。第四步:文题比对,细排除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干扰你、迷惑你,我们要明察秋毫,善于识破。还要注意:时态变化(将来----已经)关联词语(只有才和只要就)可能变肯定指代不明(关注代词)(《步步高》P162——P163)读文勾画比较程度与范围——最、个别、凡是、全、都、部分、除了、一些、有些、几乎、多数、有时、唯一、全部、全都

7、等。时态——目前、打算、预计、未来、之后、必将、必然、一旦、如果、可能、也许、已经、不久、将来、曾经、过去等表示时间的词语逻辑——原因、因为、因此、只是、只要、只有、如果、与此相反、大约、大概。还要注意: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甚至要考虑“着”“了”“过”等虚词,看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课堂练习1】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

8、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试题】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