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

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

ID:39478672

大小:2.70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7-04

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_第1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_第2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_第3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_第4页
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与健康校医院白莲萍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社会条件10%;医疗条件8%;气侯条件7%;遗传因素15%;生活方式60%。第一节环境的概念一、人类环境(一)生物圈(biosphere)1.定义:地球上一切生物都生活在地球的表层,这个有生物体存在的地球表层称为生物圈。2.范围:①15km以内的大气层;②11km深的海洋及地壳3.生存基础: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生物等。(二)环境(environment)1.定义:人类周围空间一切因素的总和。WHO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的定义: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

2、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2.人类环境的组成1)自然环境(elementenvironment)(1)、原生环境(primitiveenvironment)地方病(endemicdisease)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disease)(2)、次生环境(secondaryenvironment)环境污染(environmentpollution)公害(nuisance)2)社会环境(socialenvironment)精神、心理性疾病、意外死亡(车祸、触电等)(有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生物系统+环境系统→自

3、然系统=生态系统(动植物微生物)(阳光空气水土岩石)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动态平衡二、人类环境的生态平衡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人对环境的适应性3.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动性环境与人关系据计算:人的一生中(60y)要从外界环境吸收:324吨空气54吨水32.4吨食物,也向环境排放数量大致相同的废弃物。空气环境土壤水人代谢产物四、当代主要环境问题1.人口过度增长;2.经济发展的持续性;3.环境污染

4、引起生态破坏:①大气污染;②酸雨;③温室效应;④臭氧层空洞;⑤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危机;⑥土壤资源破坏(水土流失);⑦全球森林危机;⑧生物多样化资源减少;⑨海洋污染;⑩固体废弃物和有毒化学物的越境转移。环境及环境问题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常见的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危害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健康EnvironmentalPollution&Health一)、环境污染的概念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

5、态平衡,并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称为环境污染2.公害(publicnuisance)严重的环境污染称为公害二)、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环境污染物的种类:1.化学性污染物2.物理性污染物3.生物性污染物三)、环境污染物的来源1.生产性污染: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等2.生活性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生活炉灶;生活垃圾、粪便。3.交通、通讯工具污染4.其它污染:战争、核电站、地震、洪水灾害、森林火灾……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一)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迁移(二)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极低的重金属元素或难降解的化

6、合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例如,海水DDT浓度0.00005ppm→浮游生物0.04ppm(约1000倍)→鱼2.07ppm(约4万倍)→海鸟75.5ppm(约100万倍)(三)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和难降解的有机物,可通过食物链而转移到高位营养级生物的体内,而使其浓度逐级在生物体内放大,即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作用与食物链有关,还和生物蓄积和生物浓缩作用有关。食物链(foodchain)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食

7、物链。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环和流动。食物链对环境中的物质转移和累积起重要作用。(四)环境的自净作用定义:少量的污染物暂时性进入环境,经过各种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仍可使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平衡不致被破坏,环境的这种功能称之为自净作用物理作用:扩散、稀释、沉降化学作用:氧化、还原、中和生物作用: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环境自净能力有限,超过能力:环境污染(五)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归的特点1.大多数情况下:1)高浓度→低浓度;2)高分子有机物→低分子有机物→无机物;3)有毒物→低毒或无毒物。氰化物易氧化为无毒物质2.少数情况下:1)低浓度

8、→高浓度;2)无机物→有机物;汞的甲基化3)低毒性→高毒性。NO→NO2Cr3+→Cr6+三、环境污染对健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