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PPT课件

《小儿麻痹后遗症》PPT课件

ID:39493164

大小:549.1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04

《小儿麻痹后遗症》PPT课件_第1页
《小儿麻痹后遗症》PPT课件_第2页
《小儿麻痹后遗症》PPT课件_第3页
《小儿麻痹后遗症》PPT课件_第4页
《小儿麻痹后遗症》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麻痹后遗症》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骨病学主讲教师:艾克拜尔第六章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麻痹症是由微小的特异核糖核酸(RNA)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于中医“疫气”范畴。(一)病因小儿麻痹症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出现发热、咳嗽、咽红或呕吐、腹泻等症状;四肢疼痛、痿软。(二)病理变化过程病理研究发现,当小儿麻痹症病毒通过血液循环侵袭到脊髓前角,可引起运动神经细胞的不同程度的变化。部分运动神经功能发生暂时性功能障碍。【诊断】根据小儿麻痹后遗症所表现出的受累肌肉的明显萎缩、瘫痪及肢体畸形和运动受限等症状,结合病史诊断并不困难。【治

2、疗】(一)非手术治疗(1)针灸疗法按照受累肌肉的神经分布,选择相应的穴位。上肢瘫痪常选用的穴位有大椎、肩贞、肩髑、曲池、外关、内关、通里、合谷等。下肢瘫痪常选用命门、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等。有时为提高刺激强度和频率,可用电针治疗。(2)穴位埋线即用羊肠线埋进所需要治疗的穴位,产生反应性刺激,以促使其神经功能的恢复。(3)推拿上肢瘫痪者一般取坐位。下肢瘫痪者,亦都先用掇法自腰部向下至患侧下肢的前、后侧作往返操作,然后对所瘫痪的肌肉和肌腱作捏拿。(4)矫形支具的应用矫形支具的应用有如下作用:①使用矫形支具不但可以防止畸形的发生与发

3、展,有时还可以矫正轻度的畸形。②对尚未达到手术年龄的患儿,可以暂时穿用,直到能手术时为止。③对于因肌肉广泛瘫痪,不能应用肌腱移位等手术来恢复功能而又不愿作关节融合术者,可以永久使用④对已作过肌腱手术者,也可在短期内使用,使移位的肌肉在充分恢复肌力前能得到适当的保护。(二)手术治疗第一节臀肌瘫痪臀肌瘫痪多指臀大肌和臀中肌瘫痪。【诊断】当臀肌瘫痪时,可见特有的臀大肌瘫痪步态和臀中肌瘫痪步态。1.臀大肌步态系指臀大肌瘫痪后,于负重行走时出现躯干后仰、挺腰鼓腹,使身体的重心移于髋关节的后方,依靠髋关节前方的肌肉收缩与髂股韧带的紧张而保

4、持平衡。严重者尚需用手扶持患侧臀部,以加强支撑。2.臀中肌步态臀中肌瘫痪后,患肢单腿站立时,对侧骨盆下降,身体倒向健侧,而跨步时为提升对侧骨盆,以利抬足离地,其身体需向患侧倾斜。这样在行走时,健侧骨盆上、下起伏,躯干亦来回摆动的情况,称倾倒步态。如果双侧臀中肌瘫痪,则成“鸭步”,即骨盆起落左右交替,躯干亦同时向两侧摇摆。临床体检中还可以见到髋屈曲挛缩和髋外展,甚至可见到髋松弛与脱位。3.髋屈曲主要是臀大肌挛缩后,髋关节前面的肌肉,如缝匠肌、股直肌、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及关节囊等挛缩所致。双侧挛缩时,常引起腰椎前凸畸形。4

5、.髋外展多为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挛缩所引起,因而常与髋屈曲同时存在。两侧严重髋屈曲外展畸形患者,即呈蛙式畸形,无法站立或行走。髋部肌肉广泛瘫痪时,即成连枷关节,也有因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囊过于松弛,在负重行走后引起髋关节脱位者。【治疗】1.髋关节屈曲外展畸形的矫正因其主要病变在髂胫束,故治疗方法以髂胫束切断为主。轻度畸形可将髂胫束在股骨外上髁以上2.5cm处及髂嵴与大结节间切断,必要时应将其他挛缩的软组织如缝匠肌和股直肌自其肌起始处切断,并往下剥离。2.臀大肌瘫痪的治疗由于缺乏有足够肌力的动力肌来替代肌力强大的臀大肌,故在替代臀

6、大肌手术后,髋关节仍往往不能获得有效的主动背伸动作,但有改善患肢功能和步态以及防止畸形复发的作用。一般多用背伸肌即一侧竖脊肌来替代臀大肌。即将竖脊肌下端连同其附着于骶骨的筋膜一起游离,筋膜条尽可能取得长一些,然后将此肌肉筋膜条通过臀部的皮下隧道固定至股骨大转子上。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在髋关节外展与过伸位固定6周。3.臀中肌瘫痪的治疗单独的臀中肌瘫痪,亦可引起行走摇摆,甚至呈现“鸭步”。第二节股四头肌瘫痪股四头肌是膝关节伸直功能的唯一伸膝肌【诊断】股四头肌当发生瘫痪时,膝关节即失去主动伸直与稳定和维持在伸直位的能力。且由于伸屈肌群失

7、去平衡,常表现为膝关节屈曲畸形,因而给患者的站立和行走带来困难,易于倾跌,每遇行走时往往需以手支撑膝部,形成股四头肌瘫痪后的特有步态。【治疗】对于股四头肌瘫痪后是否要作手术治疗,不但要根据详细的检查了解是否有作手术的条件,如可能移位的肌肉肌力是否足够强力,小腿三头肌和髋关节伸屈肌的功能是否良好,膝关节和髋关节有无屈曲畸形或有而是否已矫正,还应根据功能情况和患者的要求等作统盘考虑后决定。1.胴绳肌肌腱前移替代股四头肌术2.股骨髁上翻转截骨术肌腱转移第三节小腿肌瘫痪小腿的背伸肌主要为胫前肌,屈肌主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合称小腿三头

8、肌),内收肌主要为胫后肌,外展肌主要为腓骨长、短肌。足的背屈和跖屈及内收和外展等功能,完全依赖于上述诸肌的单独和协同作用。【诊断】在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中,小腿肌瘫痪的发生率较高,并且都可表现有明显的足部畸形。1.胫前肌瘫痪由于足背伸力减弱或消失,表现为足下垂。时间一长,由于跟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