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考试重点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

ID:39494236

大小:33.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4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_第1页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_第2页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_第3页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_第4页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值分布不定项选10*2判断15*1简答25论述12+13案例分析15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1、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要遵循“守一而望多”,所谓“守一”:意严格意义上的德育或德育的基本内涵只能指道德教育。2、中国德育理论较长时间认为的一种“转化理论”是片面的。3、定义: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4、古代德育的特征:等级性、神秘性、经验性。5、现代德育的特征:学习德育的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

2、。6、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被视为德育学产生的标志。7、德育原理的特征体现在:理论性、基础性、综合性。第三章德育本质和德育功能1、道德教育的本质或本质功能也就是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其属人的精神性和精神性生活的一种有意识的帮助。2、德育功能则须反映这样一个问题——“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3、树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的实践意义:①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②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③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4、德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5、对于

3、正确认识社会性功能要注意:①必须树立全面的德育(社会性)功能。②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③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的中介。6、德育的个体功能:生存、发展、享用。7、对于的教育性功能:①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②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第四章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1、德育不仅是知识,还是情感、意志与行动。所以单靠讲授与听讲是不能完成道德学习的全部任务。2、道德教育之“教”,如果理解为直接道德教育、间接道德教育及隐性课程的统一,教授、学习与实践的统一,道德之知、情、意学习的统一,则道德是可以教的。3、道德教育有

4、表象或形态上的“转化”问题,但本质上却是内发、生长或建构的过程。4、“新性善论”是德育主体发挥的前提之一。5、道德发展理论:①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关注情感方面。②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关注行为,即观察学习。③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关注认知。6、对道德发展理论的理解:①道德发展应视为一个整体发展作综合的理解。②对道德发展的理解应与对道德发展“年龄歧视论”的批判理解相结合。③道德教育对象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作更为概括性的说明。(概括为:“无律—他律—自律—自由”的过程,所谓“无律”,是指婴幼儿阶段儿童对

5、许多道德道德规范尚无明确的认知或体验,其行为不具有严格的道德意义;所谓“他律”,是指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权威去体认道德规范的发展阶段;所谓“自律”,就是指儿童或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所谓“自由”,就是道德认识的最高境界。)7、德育中的因材施教应包括:①应当根据个性实际进行道德教育。②应当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的安排。③应当做到德育与“心育”的统一。④应当根据个体特定情境的全部个性实际去实施因材施教的德育。8、德育的主体的分化:①专门的德育工作者。②非专门的德育工作者

6、(往往被误解为非德育工作者)9、对德育主体的正确认识应包含:①德育主体主体性发挥的核心是学习主体道德学习的主体性发挥。②德育主体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导上。③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发挥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处理价值引导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10、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三维度:道德素养、专业素养、教育素养。11、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①德育师资的培育。②德育主体的自修(德育使命策略、科研带动策略、实践与反思策略)第五章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1、德育目的的功能:分为教育功能和道德功能。教育功能的表现:①导向功能②调控功能③评价功能。道德功能的表现

7、:①引导性功能②规范性功能2、德育目的的类型: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社会本位:代表人物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人,主要观点:道德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使个体实现社会化。个人本位: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杜威等,主要观点: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是指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3、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形成由知、情、信、意、行五个方面所构成的个体的品德或“德性”。4、确定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①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②德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8、。③德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进程。④德育目的的制定还会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⑤德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1、从构成角度看,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为:文明习惯、基本道德(美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2、对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