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公司的面纱 判例法案例

揭开公司的面纱 判例法案例

ID:39496111

大小:38.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4

揭开公司的面纱 判例法案例_第1页
揭开公司的面纱 判例法案例_第2页
揭开公司的面纱 判例法案例_第3页
揭开公司的面纱 判例法案例_第4页
揭开公司的面纱 判例法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揭开公司的面纱 判例法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揭开公司的面纱——引而不发的利箭美国公司法中最具英国烙印的规则要算是“揭去公司面纱”规则(piercethecorporateveil)。按照这条规则,在特定条件下如果公司资本不足以赔偿债权人或其权利主张人的要求时,法院可以判公司股东个人负赔偿责任。如果谈到公司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有限责任”,即,公司股东的责任仅限于其在公司中的投资额或者说股东所拥有的股票金额。一旦公司倒闭或破产,公司资不抵债,股东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赔上自己的股票,不致于倾家荡产。英国议会1855年通过的一项法令,第一次确立了“有限责任”的原则。18

2、97年,英国上议院在索罗门诉索罗门有限公司案中确定,从法律意义上说,控股股东不同于公司,公司倒闭时控股股东不必用个人财产赔偿债务。这条定律又称“公司面纱”规则,就是说真正的债务人股东可以隐身于公司这条“面纱”之后;公司是“法人”,可以自行承担债务和风险,债权人追债时也只能追到公司为止。债权人可以迫使负债公司破产,但却对股东奈何不得,尽管真正举债并从中得利者是股东。公司大多为有限责任公司,各国都是如此。有限责任的目的就是鼓励人们投资、发展生产。投资风险与投资回报一般成正比。买股票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公司本身作为法人也购买

3、其他公司的股票。公司如果从事制造业就有可能因其产品出问题而赔偿巨款。狄更斯笔下的英国,人们因无力偿债而被打人伦敦的大牢,中国更有“父债子还”的说法和做法。公司的“有限责任”就是要使人们摆脱这种无限责任的约束,目前各国的公司法均采纳了“有限责任”的做法。法律总是在乎衡两难。既然公司是“有限责任”,胆大妄为之徒便会假公司之名损人利己。因而,按照美国的案例法,在某些情况下又可以“揭去公司的面纱”,即不承认公司的“有限责任”的保护,而要求公司的主要持股人、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对公司的债务负无限责任。这就是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196

4、6年审理的沃尔克沃斯基诉卡尔顿案中所肯定的规则。美国历史上的不少判例规则经过时间的验证后又被立法机构纳入成文法律,但“揭去公司面纱”规则仍然只是判例法,并不见于各州公司法之中。该规则虽然极负盛名,但在实践中法院却很少使用。事实上,纽约州最高法院虽然在卡尔顿案中确定了“揭开公司面纱”规则,但仍判该规则并不适用于本案。法院在使用该规则时慎之又慎,其原因是判该规则适用就直接否定了公司存在的必要。卡尔顿案实际上是涉及公司的侵权索赔案。卡尔顿组建了许多家出租汽车公司,每家公司的资产有限。其中一家公司的出租车在车祸中伤了原告,而

5、这家汽车公司所上的保险不足以补偿原告的损失。原告随即在法院起诉,要求公司的股东卡尔顿以及他拥有的其他出租车公司赔偿其损失。法院在卡尔顿案规定了使用该原则的前提:(1)资本金不足,与其所从事的业务不成比例;(2)公司股东直接参加了公司的管理;(3)股东将其个人的资金与公司的资金混为一体。第一,资本金不足本身在法律上并非致命弱点,在美国成立公司时并无这方面的限制。同时,美国各州的公司法在营业范围方面也无严格限制,从事贩鱼的公司也可以进口彩电(当然,金融方面的法律对从事该领域业务的公司自有专门规定)。因此,至少从理论上说,

6、美国公司的资本金,有可能与其所从事的业务不符,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多。美国信息非常公开,很容易便可查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只要在交易时做一定的“勤勉尽职”调查,即可知道与该公司做生意有多大风险。卡尔顿案涉及的是侵权关系,该案的权利主张人并非公司的债权人,与卡尔顿或其公司也并无任何合同关系。严格说,出租车公司并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因为公司已按《车辆交通法》投了最低保险。第二,股东参加公司管理本身似也并无大错。事实上,按照美国纽约州的公司法,小公司的股东可以身兼董事,管理公司。第三条倒是很致命,因为股东将其自己的资金与公

7、司的资金混为一体难免有欺诈之嫌,至少是摊用公款。但法院认定卡尔顿案中的股东卡尔顿并无此行为。卡尔顿案中多数法官与持反对意见的法官各执己见,在判决中陈述各自立场的篇幅各占一半。两方观点其实大同小异。两方都承认“揭去公司面纱”的规则,不同之处是多数法官认为交足法定最低保险金额后被告不再有责任,而少数派意见则认为交足法定保险金额也并不能完全解脱。沃尔克沃斯基诉卡尔顿纽约州最高法院,1966年福尔德法官:本案所涉及的情况在出租车行业似乎颇为常见,即车主将其出租车置于许多公司名下,每家公司仅有一两辆出租车。起诉书称,4年前原告

8、在纽约市被一辆出租车撞成重伤。出租车属被告赛昂出租车公司,而当时开车的是被告马彻斯。据称,被告卡尔顿身为10家出租车公司的股东,赛昂出租公司为其中的一家公司。仅有两辆出租车注册在各家公司的名下,而每家公司对每辆出租车的投保仅为法定最低限额1万美元。原告称,这些公司表面上看去似乎互相独立,但其实在财务、供货、修理、雇员和车库等方面“均以一个实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