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

ID:39497578

大小:39.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4

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_第1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_第2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_第3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拿来主义》教学案孙爱然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3、通过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4、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重难点:目标2、3、4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积累一、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他一生有大量的创

2、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2、背景介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

3、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3、给加点字注音:冠冕堂皇()吝啬()玄虚()蹩进()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掘起()磕头()徘徊()蹩进()譬如()国粹()4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3、4段尖锐地指出“”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第二部分(5-9):阐明“”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4、。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第6段,揭示“”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第7段,揭示“”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8段是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9段是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问题思考:文章结构的特点是,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主义和主义作者对这些主义的态度是作者所批判的这个主义的实质是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者对这几种主义进行了否定和破除

5、。重点在后者:送去主义。卖国主义。三、理解下面这几个句子。1、鲁迅摆了哪三件事实来揭露的“送去主义”?三件事都着眼在一个什么字上面?“发扬国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等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明确:送古董、送画、送活人。举的三件事都着眼于一个“送”字。“发扬国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鞑。“发扬国光”在鲁迅看来其实就是“卖国求荣”作者正话反说,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反用“进步”,起同样作用,实质是堕落、无耻,字里行间充满了憎恶与鄙视。2、“抛来”与“抛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外国送来了什么?这

6、些东西用作者的话来讲是什么?这种送来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文章第5段和第六段进行分析。明确:“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也可以理解为“抛来”是被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4残羹冷炙。毒害中国人民,欺骗中国人民,用鸦片来掠夺中国的银两。3“当然,能够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究竟是不是见得丰富和大度?为什么?因此“丰富”和“大度”两个词带有什么意味?明确:不是。因为“送去主义”会使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因此,“丰富”和“大度”这两个词带有讽刺意味。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

7、‘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明确:“摩登”的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作者“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是因为“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么说显得语言幽默。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自学引导一、阅读课文5-9段,回答下列问题1、“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怎样“拿”?“送来”不等于“拿来”。“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