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1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1

ID:39535004

大小:810.8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7-05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1_第1页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1_第2页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1_第3页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1_第4页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1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教学要点】⑴掌握:审计程序的概念、意义及各阶段审计工作任务与内容。⑵熟悉:审计技术方法的含义、内在关系及使用技巧。⑶了解:审计方法体系的构成。【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审计技术方法的使用技巧,难点是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一节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所应采取的工作步骤。即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结束的全部审计工作步骤。审计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审计程序一般包括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每个阶段又由于审计主体不同,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区别。在此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为主,阐明各阶段审计工作的

2、主要内容。一、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的准备阶段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委托开始,到具体实施审计之前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重要性水平;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一)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是会计师事务所判断是否接受审计委托的依据。(二)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定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约。审计业务约定书由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双方的

3、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表签订,并加盖委托人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印章。(三)确定重要性水平审计项目经理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执行分析程序之后,就应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适当评估,以确定初步审计策略。审计的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由此可见,重要性可理解为会计报表中所包含的错报、漏报是否会影响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理解,从而影响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判断。如果报表中存在的错误能够影响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判断或决策,该错误则为重要错误;反之,则为不重要错误。审计的重要性也是运用独

4、立审计准则的基础,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均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审计重要性的数量和质量也可称为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越高,可容许错报的范围越大。在现代审计中,对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进行详细审计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代之进行抽样审计。因此,审计项目负责人,通过确定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来指导抽样审计。(四)分析审计风险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还必须考虑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从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根据审计风险的组成来看,包括三种类型的风险,即固有风险、

5、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在特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某项认定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与审计人员对该认定所能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是反向关系。因此,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估计水平越低,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越高。反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量是正向关系。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较低时,所需审计证据量较少,反之,所需证据量较多。检查风险与所需审计证据量是反向关系。审计人员确定的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越低,则将检查风险限制在这一水平内所需的审计证据量就越多。总之,审计风险较低时与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表示意见所需的审计证据量之间是反向关系。审计风险越低,

6、其所需的审计证据量就越多。(五)编制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由审计项目经理在前述工作基础上负责编制的。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1.总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审计项目经理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2.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项目经理编制的审计计划应报部门经理审核,并由主任会计师审批。二、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在完成准备阶段的工作后,就可依据审计计划来实施具体审计工作,审计实施阶段是审

7、计过程中的中心阶段。在这阶段当中,审计人员主要是运用相应的审计方法,实施审计程序,来围绕审计目的收集审计证据并进行评价,以形成审计结论。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控制测试;对会计报表项目的数额进行实质性测试。(一)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和评价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以便确定控制风险,并决定是否进行控制测试。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经评价是健全并有效的,应视为“可信赖”,可据此进行控制测试;反之,则不需进行控制测试,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针对那些决定信赖的内

8、部控制制度进行的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