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h《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ID:39550637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6

h《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_第1页
h《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_第2页
h《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_第3页
h《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_第4页
h《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h《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义县朱瑞小学韩丽丽6《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本课程要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进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与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我们认识到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更有学者指出:道德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因而在品德与

2、社会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下面仅就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我爱我家》一课谈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体验的体会。一、精心设问,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进行反思,促进学生体验。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到了小学三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他们的现实生活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是有着特殊价值的课程资源。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又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因而在我们的课堂教

3、学中,呈现生活经历、聚焦现实生活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进行道德反思,促进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形成生活经验、生成生活智慧,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个人的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引导过程中,教师的精心设问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要有设问引导意识,如有位老师在《我爱我家》课堂教学中进行“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话题教学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聚焦到人们在什么时候特别想家这一点上。在课堂上,学生将爸爸在出差时特别想在家里的大床上美美的睡一觉;妈妈生病时特想家;我考试取得好成绩,特别想回家与家人

4、分享……6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呈现出来。遗憾的是,这位老师在这里结束了活动。其实,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不仅仅是呈现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场景,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当学生的现实生活火热地呈现出来时,老师要有敏锐的意识展开引导。活动到这里,学生的认识、体验与感悟还只是停留在他们原有的状态,如果说有提高,那也只是学生通过活动发现了他们以前可能没有注意的一种生活现象,但这种发现还并不意味着是完整意义上的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所以,这时候一旦老师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更深入体验的问题的话,往往会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活动的教育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5、我们也注意到,这种发现正是引发丰富学生体验的开始,没有这种发现,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也无从谈起。这也正是我们看到课堂教学到这里嘎然而止而无比惋惜的原因。活动到这里,该设计一个怎么样的问题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历的道德反思呢?这就需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既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又有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思考的空间。笔者在教学中这样问到:“同学们说的这些现象非常有趣,可我不明白了,在家里坐坐,睡睡家中的床,和家人聊聊天……这些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有时候会让我们特别想念呢?”学生总是那么可爱,他们真诚地调动起他们全部的

6、生活智慧来帮助我了:那是因为你离开家没有你已经睡习惯的床了;可能平时能和爸爸妈妈聊天你不觉得;那是因为你在家生活得很好了,离开家很不习惯……我注意到有的同学正为问题所困惑,当他们听到同伴的分析,有的豁然开朗状,有的得到启发若有所思状。看着学生们思考的样子,听着学生们的种种“高见”,那种家的亲近感与归属感真的很强烈,我更高兴的是,学生们已尝试着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自己平常的生活,这样一种新的感受不正是品德与社会课所追求的对学生体验的丰富吗?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促进学生体验。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

7、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只有当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他们的体验才是真切的,才具有道德的价值。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他们愿意也能够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积极自主地去体验。在“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教学时,一位同学发言了,他并没有按我想象的那样去谈人人都要回家,而是谈起他亲身经6历的一件回家的事情。那是他读二年级时的一次放学,他在

8、学校门口等了好半天家长也没有来接,于是他决定自己回家,可是当他回到家时,家里却没有人,于是他便到附近的好朋友家玩去了。原来,他妈妈晚到学校十分钟错过了,当晚上九点左右家人找到他时,他才意识到出了大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一大家人全到齐了,而且可以看出大人们的眼睛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